儿童1型糖尿病的治疗

2021-12-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床荟萃 浏览:12038 次 

儿童1型糖尿病的治疗
□范双双  张 贺

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利用障碍导致的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可并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多脏器的慢性损害。
    糖尿病的分型:主要有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1型糖尿病约占儿童期各种类型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起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我国近年发病率为2/10万~5/10万,<5岁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长5%~34%,提示发病呈低龄化趋势。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亟须系统化、规范化诊疗知识的普及。
    糖尿病患儿在漫漫“抗糖”路上,需要饮食、药物、运动、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五驾马车,并驾齐驱”,使血糖维持在理想水平。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的开始时间: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应尽快开始胰岛素治疗,尿酮体阳性者应在6小时内使用胰岛素;当糖尿病分型不清时,如患有DKA、随机血糖浓度为13.9毫摩尔/升和(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5%以上患儿,初始治疗也应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模拟正常的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以及随后30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强化血糖控制可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此后胰岛素从传统每天注射1次~2次,演化为每日多次注射(MDI)和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的主流模式。
    胰岛素的剂量:取决于患儿的年龄、体重、糖尿病持续时间、营养、体育锻炼等因素,需要根据每个患儿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合理的胰岛素剂量是指在不引起明显低血糖的情况下,使血糖控制达到最佳水平,以确保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每日每千克体重胰岛素总量一般为0.5U(单位)~1.0U,但3岁以下建议从每日每千克体重0.5U开始;“蜜月期”通常每日每千克体重<0.5U,青春期前(部分缓解期外)每日每千克体重0.7U~1.0U;青春期通常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U,个别可每日每千克体重2U。胰岛素剂量的分配以患儿病情的个体化需要为基础,参考患儿家庭的经济水平、知识层次、患儿及家长的接受度进行综合分析,由医生和家长详细沟通,帮助患儿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饮食治疗

糖尿病饮食治疗是胰岛素成功治疗的基础,合理的饮食对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可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饮食并不是简单地不吃某些食物,少吃某些食物,而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符合营养学治疗原则的平衡膳食。吃得好、吃得正确才能满足生长发育及血糖控制的双重需要。
    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均衡营养,定时定量进餐。需要考虑患儿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年龄、体重、饮食文化和喜好等因素而制订个体化的膳食计划。
    饮食治疗的目标:1.维持血糖、尿糖和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防止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的发生,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2.供给营养充足的平衡膳食,保证正常生长和青春期发育,能与同龄儿童一样参加各种活动;3.实现理想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保持正常血压。
    饮食种类及分配:糖尿病患儿每日膳食应包括谷类,鱼、禽、肉、蛋类,乳类,豆类,蔬菜,水果类,油脂类。糖尿病患儿膳食计划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数量或者比例应个体化。三大营养素占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质10%~15%,脂肪30%~35%,碳水化合物50%~60%。每日总热量可以按照公式进行计算,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时调整。全日总热量=1000+年龄×(70~100),决定70~100系数的因素与年龄、肥胖程度、活动量大小及平日饮食习惯有关。
    三餐食物分配,因作息时间和运动量不同,比例可以不同。按早餐占1/5、午餐占2/5、晚餐占2/5的比例分配热量,可以从三餐中各匀出一小部分主食,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以防发生低血糖,也可按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病情而定,每日至少4餐。要每日定时定量进餐,尽可能与胰岛素起效时间相匹配。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患儿的血糖经常会出现波动,不能只想着是不是胰岛素的剂量需要调整,更要分析孩子的饮食是否存在问题。
    糖尿病饮食是一种健康的平衡膳食,家长懂得越多,孩子吃得越自由。

运动疗法

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毋庸赘述,而加强体育锻炼对婴幼儿及青少年健康成长更是至关重要。对1型糖尿病患儿来说,定期、规律的运动对控制血糖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药物、饮食与运动能够良好结合,1型糖尿病患儿完全可以延缓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生长发育将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运动降低血糖也不是随意而为的,在个体化的原则下,也应当遵守以下原则:结合年龄、病情,因人而异;控制锻炼时间、强度,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因地制宜,培养兴趣,循序渐进;依从生活规律,保证营养供给;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患儿在运动前应常规检测血糖,如果血糖水平低于5.5毫摩尔/升,在运动前应补充碳水化合物,在进餐后1小时~3小时进行运动。如果在进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应该减少胰岛素剂量。对于使用胰岛素泵的患儿,应减少基础胰岛素及餐前胰岛素剂量,避免发生低血糖。除此之外,患儿可能需要在运动前、运动间歇及运动后补充碳水化合物。
    应该考虑每个患儿的个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治疗和调整方案。

血糖监测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是不是“三多一少”症状消失,就意味着病好了呢?糖尿病的治疗远没有这么简单。正常人体的血糖是通过一种精细复杂的体系进行调节的,这一调节体系受损就会出现血糖波动,要使“三多一少”的症状消失相对容易,而要使血糖达到并维持正常人的水平却是艰难的,尤其是对于1型糖尿病患儿而言。因此,糖尿病控制得好坏,不仅要看症状有无消失,而且需要监测血糖,以了解糖尿病的控制情况,这就是血糖监测。
    目前,常用的监测方法有两种:自我血糖监测和持续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就是患儿使用家庭式血糖仪,在不同的时间检测血糖。最常用的采血部位是手指指尖及指端两侧。
    指尖血糖监测:初发患儿建议每日三餐前、餐后2小时~3小时、睡前和夜间2时~3时、加餐前后共测血糖6次~10次;剧烈运动前、中、后需要加测,以确定是否需要加餐;有低血糖症状及纠正后及时复测。“蜜月期”或慢性期但血糖平稳者可酌情减少检测次数,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检测,以减少痛苦。
    动态血糖系统(CGMS):可全面反映全天血糖波动情况。已上市的CGMS需要每12小时进行指血血糖校正。CGMS的适应证有:1.监测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2.提供血糖波动信息,指导临床治疗。CGMS单用或联合CSII,可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时间,可作为改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风险及提高治疗长期依从性的辅助工具。国际共识建议,CGMS监测下血糖控制目标为平均葡萄糖水平<6.6毫摩尔/升,目标范围3.9毫摩尔/升~10.0毫摩尔/升以内时间高于或等于70%;目标范围外时间血糖<3.9毫摩尔/升低于4%,血糖<3.0毫摩尔/升时间低于1%,血糖>10.0毫摩尔/升时间低于25%,血糖>13.9毫摩尔/升时间低于10%。
    另外,用来评价糖尿病控制效果的常用指标还有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血清蛋白。HbA1c反映过去6周~12周血糖的平均水平,建议每3个月随访1次;糖化血清蛋白反映2周~3周前平均血糖浓度,用于短期血糖控制水平评价,对患有其他可导致红细胞寿命异常疾病的患儿也可应用。
    血糖控制的标准:血糖控制目标需要差异化、个体化;对使用CSII、有能力规律进行血糖监测或使用CGMS的患儿以及具有部分残存β细胞功能的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建议HbA1c控制目标值<7%;对于不能准确识别低血糖及较频繁低血糖、既往有严重低血糖或医疗资源落后地区的1型糖尿病患儿,建议HbA1c控制目标值<7.5%。

健康教育

儿童1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战役的主力军不是医生而是糖尿病患儿及家长,他们需要掌握相应的“战术”,才能赢得这场战役。因此,对糖尿病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1.糖尿病的性质与危害;2.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和原则;3.胰岛素的选择和注射技术;4.如何调整胰岛素剂量;5.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和如何制定食谱;6.运动疗法的选择和注意事项;7.如何监测血糖,注意记录要求;8.低血糖症的识别、预防和处理措施;9.足部、皮肤、口腔的保健和护理;10糖尿病患儿及家庭成员的心理治疗。
    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总体处于上升期,低龄化的倾向明显,规范化、系统化的诊疗有助于长期预后的改善。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把握好这5个方面,能使糖尿病患儿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主审:周福军;作者供职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