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的加减治疗
2021-11-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医政医管 浏览:11223 次
□张宏跃
“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都在《金匮要略》中有记载。
方药:当归15克,白芍8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泽泻40克,川芎20克~40克。
焦树德的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少腹绞痛、钝痛、抽痛、刺痛方。
方药:当归10克,白芍30克,茯苓15克,泽泻20克,川芎6克,元胡9克,炒五灵脂12克,乌药12克,小茴香6克。
加减变化:
痛有定处加丹参30克,蒲黄10克,砂仁6克。
钝痛,少腹凉加白术9克,干姜6克。
抽痛、喜暖喜按,气上攻心加桂枝15克,吴茱萸6克。
绞痛加白芍40克~80克,附片10克,炮姜5克,白术9克,木香9克,元胡3克。
月经来时疼痛加重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炮姜6克,肉桂5克,香附10克,莪术6克。
经后疼痛明显加炒白术10克,熟地黄15克,吴茱萸6克,陈皮10克,木香6克。
少腹凉,胀满,少腹常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应用桂枝茯苓丸加附子方。
验案一
秦某,女,38岁,2021年10月2日就诊,平素有黄褐斑,便秘严重,应用开塞露才能行大便,小肚子大,少腹凉,经常少腹疼痛,易上火。末次月经9月25日~9月26日,月经量少,色黯黑,质稠,平素月经提前7天左右,脉沉细,舌质淡红,苔白滑。
辨证:少腹疼痛,月经色暗,苔白滑,为血瘀水湿,须予活血利水,此为当归芍药汤证。腹部胀满凉说明少腹部气滞不通并寒邪凝滞,可以加入理气除胀温下散寒之品,比如乌药小茴香附子干姜等,容易上火加入生地黄起到凉血补血作用。
方药:当归15克,白芍80克,川芎20克,白术15克,泽泻20克,小茴香9克,乌药12克,元胡9克,五灵脂12克,干姜9克,黄附片9克,甘草15克,生地15克。共10剂,水煎服。
二诊:2021年10月30日患者复诊,黄褐斑明显减轻,月经从10月25日~10月27日干净,量比以前略多,色暗红,大便也有所好转,不用开塞露三天一次,感觉小肚子平了许多,脉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方药:当归15克,白芍80克,川芎20克,白术15克,泽泻20克,小茴香9克,乌药12克,元胡9克,五灵脂12克,干姜9克,黄附片9克,甘草15克,熟地黄30克。共10剂,水煎服。
说明:去生地黄换熟地黄30克,增强补肾补血功效。月经刚过应以补肾补血为主。
验案二
刘某,男,44岁,2021年9月24日就诊,双肾结石2年,最大结石直径约3.8毫米,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双侧睾丸鞘膜积液,近两个月来少腹疼痛,并伴有血尿,腰酸困,脉沉细(左脉弦大,右脉沉细),舌质淡红,苔白腻。
辨证:少腹疼痛,当归芍药散方证。当归芍药散主要用于湿与瘀互结引起的疾病,结石、肌瘤都属于症瘕积聚,故合用桂枝茯苓丸,伴有血尿可应用三七、琥珀。
方药:当归15克,白芍80克,川芎4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40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乌药10克,小茴香10克,川牛膝20克,金钱草30克,三七根(打碎)10克,琥珀10克。共10剂,水煎服。
二诊:2021年10月31日患者复诊,以前少腹部一天间断性疼痛达10余次,难以忍受,现在偶尔不舒服一两次,排出有泥砂样颗粒,小便清,腰部不觉得困痛,脉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笔者嘱咐患者继续服用7剂以巩固治疗。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偃师区高龙镇左村集体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