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消渴合并不寐验案三则

2021-07-2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4888 次 


□王凯峰

   不寐,主要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黄帝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古人在对不寐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创制了归脾汤的补益心脾安神、酸枣仁汤的养血清热除烦、天王补心丹的滋阴清热安神、朱砂安神丸的镇心安神、交泰丸的交通心肾诸法,为后世认识和治疗该病确立了基本原则。
    消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又可致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病久入络,则致血脉瘀滞。临床中消渴患者除“三多一少”典型表现外,合并有不寐者非常多见,或夜间难以入睡,或眠中易被惊醒,或醒后难以入睡。究其原因主要是消渴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瘀血阻滞导致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心失濡养,心神不安;肾精不能上乘于心,心气不能下交与肾,心肾不交,神志不宁。
案例一
    患者,女,72岁,以间断口干渴,多饮,多尿10年,再发加重伴失眠、多梦1个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近1个月来失眠,多梦。
    现症见:口干渴,偶有头晕、头痛,耳鸣,手足心热,心烦,盗汗,双手掌发红,小便频,夜尿2次,大便偏干,舌质嫩红,苔薄,脉细滑数。
    辨证:属肝肾亏虚,虚热内扰。
    治宜: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药:生地30克,当归10克,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远志10克,茯苓30克,柏子仁30克,酸枣仁30克,太子参30克,丹参30克,元参10克,桔梗10克,五味子10克,琥珀粉冲服9克,地骨皮30克。水煎服,每天1剂。嘱咐其控制饮食,舒畅情志。上方服5剂后患者诉睡眠较前明显改善,守原方继续服用7剂,巩固疗效。
    按语:该患者辨证为肝肾阴虚,虚热内扰。乃因消渴日久,肝肾阴虚,虚热上扰心神,故出现失眠多梦等,治疗选用天王补心丹为主以滋阴清热,加用地骨皮以增强清虚热之功;柏子仁、酸枣仁相须为用;琥珀粉冲服以加强重镇养心安神之力,全方共用以滋阴清虚热,使虚热除、心神安,神安则可入眠。
案例二
    患者,男,51岁,以乏力困倦、头晕伴失眠2个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有糖尿病史4年余,平素自行服用保健品治疗,近2个月来夜间睡眠不足3小时,乏力困倦,头晕。
    现症见:乏力困倦,晨起头晕明显,面色晦暗,眼周尤甚,时有双上肢皮肤瘙痒,入睡困难,易惊醒,纳食可,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舌质暗,舌体胖,苔薄腻,脉弦缓。测空腹血糖:13.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24.3毫摩尔/升,血压:110/6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
    辨证:瘀血阻滞,心神失养。
    治宜:活血化瘀,潜阳安神。
    方药:熟地黄30克,当归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20克,柴胡12克,川芎10克,川牛膝30克,丹参50克,川连6克,肉桂3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夜交藤50克,柏子仁30克,酸枣仁30克。每天1剂,水煎,早晚温服。上方服用5剂后,患者睡眠尚可,自测空腹血糖:9.0毫摩尔/升,但仍有皮肤瘙痒,嘱咐其守原方加地肤子30克继续服用。治疗50天后随访,患者睡眠较前明显改善,每晚可达6小时~8小时。
    按语:该患者乃消渴日久,治疗失当致阴虚内热加重,耗伤津液,久而致瘀。心藏神,主脉;肝藏魂,藏血,经脉不畅,瘀血内滞,神魂失养则梦寐难宁。应用血府逐瘀汤为主以活血化瘀,加用煅龙牡以安神之功,瘀血去则新血得以生,方中又以柏子仁为用以加强滋阴养新血、养心安神之力,全方共凑活血化瘀,潜阳安神之功效。
案例三
    患者,女,68岁,以头晕、耳鸣伴失眠3个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有糖尿病史8年余,平素空腹血糖:5.0毫摩尔/升~8.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2.6毫摩尔/升~16.4毫摩尔/升。近3个月来时有出现头晕,耳鸣,夜间入睡困难等。
    现症见:口干渴,偶有头晕,视物模糊,咽部疼痛,耳鸣,夜间入睡困难,双下肢轻度浮肿,小便频,夜尿3次~4次,大便不成形,每天2次~3次,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阴阳两虚,虚火上浮。
    治宜:滋阴补阳,利水消肿,交通心肾。
    方药:制附子先煎6克,肉桂3克,生地黄30克,山茱萸30克,生山药30克,猪茯苓3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丹皮10克,川连6克,川牛膝30克,蝉衣10克。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温服。嘱咐其控制饮食,餐后注意运动。上方服用6剂后较前好转,继续按原方案治疗。2个月后,患者来诊,测空腹血糖:5.0毫摩尔/升,睡眠明显好转。在上方基础上去丹皮加桂枝6克,丹参30克,增强温阳化气、利水消肿作用,以巩固疗效。
    按语:该患者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加之消渴日久,阴损及阳,终至阴阳两虚。阴虚火旺致心火烘盛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阳虚卫外功能下降,镇摄无权,心神浮越,营卫失度、阴阳失调而致不寐。治宜滋阴补阳,利水消肿,交通心肾。方中制附子与肉桂同用以补火助阳,益阳消阴,同时又能引火归元共为君;生地黄、山茱萸、生山药合用使阴虚得滋,同时配合附子、肉桂以凑阴阳并补,增强运化之功为臣;猪茯苓、泽泻以增健脾利水之力,川牛膝补益肝肾、引火下行,丹皮清热凉血共为佐药;川连合肉桂以交通心肾,煅龙牡取其收敛之性,重镇安神,少加蝉衣以利咽为使药。全方共用使阴虚得滋,阳虚得补,水肿得消,失眠得除。
体 会
    消渴合并不寐一证是临床常见病症,该病不论虚实,其病理本质不外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从调整脏腑阴阳入手,在益气养阴、健脾化独、滋阴补阳、活血化瘀等基本治疗的同时佐以养心安神定志,交通心肾之法,使心神得养,心肾相交,不寐得除。其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借鉴参考。
     (作者供职于开封市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