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导尿术的发展与应用

2021-07-2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视界 浏览:8565 次 

浅析中医导尿术的发展与应用
□陈文轩

   导尿术,顾名思义,是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早在我国晋代,就有导尿术的相关文字记载。后来,经过许多医家不断改良与发展,到明代,导尿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中。
    据《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中有“小便不通,土瓜根捣汁,入少水解之,筒吹入下部”“大便不通,上方吹入肛门内,二便不通,前后吹之取通”的文字记载,这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导尿术应用的中医文献。
    南北朝时期,在医家陈延之的著作中再次引述了这种导尿术。据日本人丹波康赖所著的《医心方》卷十二及日本学者丹波元坚撰写的《杂病广要》中有“取生土瓜根,捣取汁以少水解之筒中,吹内下部即通”的文字记载。由此可见,此方一直被医家在临床上沿用。
    由于“口吹—液体倒灌式”导尿术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随着中医医疗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到唐朝时期出现了两种新的导尿方式,使中医导尿术得以丰富。
    其一,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记述了“葱管—口吹式”导尿术,据《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凡尿不在胞中,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导尿术的适应证、导尿工具以及导尿管插入尿道的深度和具体操作办法,在早期文献中无疑是最精细的描述。该法的原理在于通过葱管的传导,借助气体的张力,使尿道扩张,迫使气体进入膀胱造成胞胀,进而开启膀胱、括约肌,利用尿潴留时膀胱本身的压力将尿液排出体外。该法的优点在于操作较简单,易于掌握,对尿道损伤小,术后感染概率低,是比较理想的导尿方法。
    其二,唐代医学家王焘撰写的《外台秘要》第二十七卷引述了唐代著名医家张文仲编写的《随身备急方》所记载的“葱管—药物—口吹式”导尿法:“救急主小便不通方:取印成盐七颗,捣筛作末,用青葱叶尖盛盐末,开便孔内叶小头于中,吹之令盐末入孔即通,非常之效。”
    综上所述,自晋代至唐代这段时间,是中医导尿术的开创期,这个时期的导尿术以口吹式为标志,导尿工具以葱管为主。
    然而,在改进导尿术上贡献最大的当数元代医家罗天益,他在《卫生宝鉴》第十七卷“胞痹门”中记载:“薪有一妓,病转脬,小便不通,腹胀如鼓,一医用猪脬吹胀,以翎管安上,放在小便出里头,捻胖气吹入,即大尿而愈。”该文字记载了医者不仅用翎管代替了葱管,还用猪膀胱吹气代替人口直接吹气,对女性患者也很适宜,而且操作过程更为考究,猪膀胱、翎管与患者膀胱三者构成一个封闭体系;将气体捻入患者膀胱后,除了利用患者膀胱的压力外,导尿工具还兼有负压吸引作用,因此从方法上更趋于先进,治愈成功率也大大提高。以翎管及间接吹气法为标志的新式导尿术的出现为特征,可以说元代为中医导尿术的发展期。
    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深入,导尿术以其简便、快捷、效优逐渐为广大医者所接受。到明朝时期,导尿术已得到广泛应用,首先,表现在当时大量的医学文献均记载了导尿术。比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著名医学家王肯堂编写的《证治准绳》、医学家张景岳写的《景岳全书》等在当时颇具影响。这些权威著作中均以不同方式记载了各种导尿术的使用方法,其中《本草纲目》更为突出,它几乎引述了所有古代文献中关于导尿术的描述。其次,在明代,医家对导尿术的广泛运用还表现在李时珍等在临床上的自觉应用。
    在明代,改进后的导尿术得到中医理论上的认可,比如《赤水玄珠》卷十五“小便不通门·杂方”中有“用猪尿胞一个。底头出个小窍,用翎筒通过,放在窍内,根底细线系定,翎筒口子细杖子堵定,上用蜡封尿胞口头,吹满气七分,系定了,再用手捻定翎筒根头,放了黄蜡,堵塞其翎筒放在小便头,放开翎管根头手,其气通入里,自然小便下,神效”的文字记载。同时,《证治准绳》中也有与此完全相同的论述。这种描述已不是病案式记载,而是较为抽象的理论性描述,至此新式导尿术已得到医学家理论上的认可,成为治疗尿潴留的常规方法之一。因此,明代是导尿术运用、发展史上的成熟期,主要表现在新式导尿术的广泛运用,并得到理论上的认可。
    纵观中医导尿术应用及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导尿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其导尿工具,无论是葱管、翎管还是猪膀胱,都是自然品,不是人工制造品,这体现了中医技术操作的一种自然特色。自孙思邈提出导尿术至多位医家进行改进,直至最后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常规方法,其发展有明显的脉络可循,导尿术在中国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医家的聪明才智。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