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型胃痛的治疗方法

2020-10-2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乡医课堂 浏览:13959 次 

肝胃不和型胃痛的治疗方法
□吴军营

   患者为男性,40岁,胃脘部嘈杂不适,食管疼痛。
    现病史:胃脘部嘈杂不适,伴有食管疼痛,夜间及饥饿时明显,情绪波动时加重,时打嗝,打嗝后自觉舒适,喜长叹,平素情绪烦躁,无泛酸,无口干、口苦,睡眠差,纳可,大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既往史:既往体健。
    中医诊断:肝胃不和型胃痛。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2克,黄芩6克,清半夏12克,桔梗12克,玄参12克,牛蒡子9克,木香3克,厚朴9克,麦门冬9克,炒白芍20克,威灵仙15克,枳实15克,薄荷4克,干姜5克,蒲公英9克,陈皮6克,甘草9克。共7剂,水煎至约400毫升,分早晚温服。
    服药后胃痛减轻,打嗝减轻,泛酸消失,大便质稀、每天1次。守上方清半夏加至15克,黄芩加至9克,加吴茱萸6克,炒山药20克,生姜15克,陈皮改为槟榔6克,干姜加至6克。共7剂,水煎至约400毫升,分早晚温服。
    电话回访,患者服药后诸证皆消,嘱其继续服药,并且特别提醒要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注意平时的养护,若有时间再来复诊。
    患者为中年男性,人到中年烦事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平时情绪波动比较剧烈。平素经常加班熬夜,应酬也比较多,作息无规律,身体不适时不能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之后到笔者所在的医院被诊治为胃痛(肝胃不和证),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胃痛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诊断为肝胃不和型胃痛,且伴随食管症状。《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记载:“夫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在这里,叶天士将通法论为治疗胃脘痛的重要方法。
    历代医家对通法各有论述,北齐医家徐之才提出了十剂之一的通剂,有“通可去滞”的功能;张从正也说:“所谓通剂者,流通之谓也,通因通用。虽通与泻相类,大率通为轻而泻为重也。”其原义狭隘,到了后世医家将通法赋予更深更广的含义,李宗源在《医纲提要》中指出:“通之义有三,一曰宣通,二曰攻通,三曰旁通。”通法的含义不仅指下法,更有通畅经络、宣通气机、活血化瘀、通阳宣痹等含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甚至可概括于其中,通法寓意广泛深刻。
    “六腑以通为用”,故在临床上治疗胃脘痛需着重一个“通”字,即通法可作为治疗胃脘痛之大法。而治胃六法(健脾益胃、温阳化胃、疏肝平胃、解郁清胃、通降顺胃、消导安胃)里面的疏肝平胃、解郁清胃、通降顺胃、消导安胃刚好完美地阐述了这些。本方不仅兼顾到了疏肝理气平胃,且用到了通降顺胃、消导安胃之法以使胃痛得除,气机得畅。
    肝的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木为病则容易导致脾胃出现问题,就如本病为肝胃不和所致。纵观全方,用柴胡疏肝解郁,以防肝木乘脾胃之土;白芍养血柔肝止痛,滋肝且又泄肝,伍以少量薄荷,行肝之表气,更助柴胡、白芍之功效;山药、甘草健脾养心补虚。以上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疏肝之底蕴;再配合干姜、吴茱萸、陈皮等温胃化饮和中;厚朴、枳实有宽中下气除满之效,配合桔梗,使脾胃升降得司,诸药合用,可有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