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屠呦呦班”首次招生
2020-08-0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浏览:16003 次
九年本博连读 河南招三人
本报讯 (记者刘 旸)连日来,中医学“屠呦呦班”首次招生的消息引发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2020年起开始联合举办中医学“屠呦呦班”,计划在河南招收3名学生。
中医学“屠呦呦班”以“宽知识、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目标,培养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双一流”院校和科研“国家队”强强联合本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优质课程资源、实训实践基地、知名科学家团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平台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政治过硬,掌握中医学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底蕴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和较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有望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复合型人才。
中医学“屠呦呦班”采取9年本博连读培养方式,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科学设计一体化贯通式培养方案,并共同参与教学培养工作。本科阶段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负责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研究生阶段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本科阶段培养中,中医学“屠呦呦班”对接中医药现代化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一策”学习模式,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多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发展路径,为后期科学研究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双方培养单位组建联合学院,开展全程导师制度、导师团队制度建设,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早跟师、早临床、早科研”,将师承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研究生阶段培养中,中医学“屠呦呦班”将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双方紧密型的联合培养,加强前后期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合力,共同构筑中医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实现以经典传承、学术创新为导向的经典学习再提升,实现以研究成果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再提升。科研教育阶段(6年级~7年级),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国内顶级研究平台或国外前沿实验室进行严格的相关领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阶段(8年级~9年级),选配国内顶级专家和研究平台为导师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0年,中医学“屠呦呦班”计划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浙江5个省(直辖市)各招收3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