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医夯实健康河南

2019-11-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6890 次 

人才兴医夯实健康河南
本报记者 常 娟

南阳市红泥湾镇的群众口口相传:卫生院的杜思远大夫治头晕有一手,不打针不吃药,翻翻身就搞定;许多患者慕名而来。还有永城市大王集卫生院医生刘相位,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开展全覆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巩义市河洛镇卫生院医生崔总文,在为乡邻服务的基础上,还开展多点执业,惠及了更多人……
他们是履约基层一年、河南2010级565名订单定向全科医生的缩影。
今年,河南还有868名2011级订单定向全科医生陆续奔赴基层履约。两者加在一起,到今年年底,全省约有一半乡镇卫生院将拥有至少1名“国家订制”高层次全科医生。
这在河南基层医疗卫生史上鲜少出现;这得益于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得益于河南始终坚持的人才兴医战略。
70年,全省卫生人员总量增加45.9倍
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1952年年底,河南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66个,病床5317张,卫生人员(含农村联合诊所人员)1.88万余人;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1089个,病床60.85万张,卫生人员86.3万人。
70年,全省卫生健康人员的总量扩大了45.9倍,病床数扩大了114.4倍,医疗卫生机构扩大了34.4倍。如今,人们生病不再发愁找不到医生,一般说,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小病小痛,还有家庭医生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关注幼儿及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马文芳对此感触颇深。他在多种场合介绍自己从医的初衷。1961年,马文芳10岁,母亲突然患了伤寒,持续高热、头痛、腹泻,最终不幸去世。失去母亲的第五天,马文芳8岁的弟弟也患了伤寒。那时,全村父老乡亲伸出援手,自发给马文芳家捐钱。1分、2分、5分……乡亲们一共捐出169元。拿着救命钱,父老乡亲抬着马文芳的弟弟到开封市的医院,但经过7天的救治,马文芳弟弟的病情还是恶化了。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伤寒夺去我家两条人命。”马文芳自此立下学医的志向,一辈子要当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
1967年,他被村里推荐,上了通许县卫生学校学习班。从此,17岁的马文芳背起药箱,走村串户,为乡亲们防病治病。7年后(1974年),全省127个县、市(区)办起了111所县级卫校,专门培养和马文芳一样的赤脚医生;20年后(1987年),全省有各类卫生机构8833个,医务人员248350人,乡村医疗点8.7万余个,全省城乡基本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较完整的医疗卫生网;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45人、注册护士2.74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8人,奔着“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阔步前进。
高层次人才济济,基层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10月15日赴上海复旦大学引进博士、博士后;10月19日到吉林大学引进博士、博士后;11月1日到武汉大学、11月9日到北京大学、11月16日到西安交通大学……最近,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先后到省外知名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
除此之外,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也向高层次人才抛出了橄榄枝,踊跃参加第二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到省外知名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
在此之前,河南于2018年10月举办了首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健康河南招才引智专场活动现场签约118名高层次人才。
而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卫生健康人才工作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阚全程介绍说,截至今年4月,全省共引进院士、国家中医药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和中医药学会各专业主委等顶尖人才44人,国家杰出青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名中医等领军人才32人,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拔尖人才74人。全省现有中原学者6人、中原名医9人、中原领军人才7人、卫生科技领军人才14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20人;国医大师3人、岐黄学者4人、全国名中医3人、河南省名中医81人,成为河南卫生健康科技进步的主力军。
高层次人才济济,源于河南对人才资源的重视。省委、省政府把“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作为推进河南振兴的重大人才工程,制定了卫生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完善卫生健康人才政策措施。
以高层次人才为例,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省级财政给予专项奖励,用人单位提供免租住房、科研启动经费和优厚的薪资待遇;对特别优秀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和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全省各级医疗机构还将每年业务收入的至少1%作为人才引进培养和科技创新基金;省政府还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奖励。在此基础上,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还各自制定了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措施。
除了高层次人才,全省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也在不断增强。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意见》《河南省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实施“5111工程”“369人才工程”等支持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科医生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确保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稳定的通知》,为稳定全科医生和基层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环境。
数据显示,1952年,全省卫生人员1.88万余人,其中还包含农村联合诊所人员;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67174个,农村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4人,基本上每家卫生院还拥有1名本科学历的全科医生;到2020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将达到42.8万人。
全省基层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达到36.91%,注册护士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2.28%,乡镇医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逐步提高,特别是2015年启动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以来,全省共为基层培养引进各类卫生健康实用人才66320人,有效破解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的困境。
此外,全省医疗机构持续多年的医护比长期倒置局面也得到了扭转。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护士3万余名,而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其中,河南省注册护士总数为26.31万人,首次超过注册医生数量。
人尽其才,筑牢健康河南根基
有了人才,还要有利于其施展才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使用效能最大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省将分散的中西医人员组织起来,为他们换发医事人员临时开业执照,让他们安心从医;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卫生健康人才发展坚持“人才第一、以用为本”的工作方向,并在投入、激励、评价、流动、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确保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以投入为例,阚全程说,目前,河南省医疗卫生健康机构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是33.5%,我国是34.8%,发达国家一般是40%~60%,河南会争取达到40%以上。在人才激励机制上,河南省积极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并实行高端人才年薪制,高端人才年薪在单位绩效总量中单列,不占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对科研骨干在绩效分配上给予倾斜;对于基层医务人员,河南省提高待遇,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提高待遇和养老保障,争取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相衔接;在人才流动机制上,河南省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完善医生多点执业,并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采取“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
一系列措施,使得河南省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在今年8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专场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若石介绍说,70年,全省卫生科技进步显著。在科研立项方面,国家级立项由2012年的136项增长到2017年的734项,增长5.4倍;在科研成果方面,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均实现“零”的突破;在学科学术影响力方面,河南省实现了卫生系统“两院”院士后备人才“零”的突破,新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33项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大幅提升。
同时,全省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以跨省就医患者为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来了河南省医药卫生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临床急需技术的引进创新上,每年可使1万余名患者留在河南治疗。
据介绍,2017年省外就诊人次为26.78万,2018年省外就诊减少到25.78万人次。针对城乡基层健康危害较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问题,河南推广应用近1000项适宜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2014年启动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来,全省县级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临床适宜技术与创新、医疗质量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县域内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由83%提高到89.6%,治愈好转率由89%提高到93.8%,专科疾病转诊率由12%下降到6.8%;2018年,全省总诊疗人次达到5.85亿,其中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61.23%,县域内就诊率超过80%。
当前,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河南对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阚全程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破限制人才的“玻璃门”“隐形墙”,厚植人才政策优势,改善环境,提供服务,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做到“求其贤而尽其才”,汇聚更多人才,为健康河南建设保驾护航。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