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喜悲永远是宋春联的牵挂

2019-11-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7660 次 


□王 婷  席 娜

   利落的短发搭配侧分刘海,瘦瘦的脸上五官分明,说起话来条理清晰……也许是因为身在特殊岗位,宋春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谨、理性,一言一行中透着睿智。
    也许是命运使然,宋春联从小就对医学有向往。从199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为郑州市八院)至今,已有22个年头。不知不觉中,她已轮转了医院的所有病区,从一名医学生逐渐成为主任医师,积累了扎实而又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2010年,她被任命为医院司法鉴定科科长。如今的她,临床行政“两手抓”,辛苦与欣慰不断交织。对她而言,不管担任何职,都会谨记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初心:“悲伤着患者的悲伤,幸福着患者的幸福”。
他们不是叛逆而是病了
    当我们见到宋春联时,她刚刚从心理门诊匆匆赶来。宋春联说,她刚为一名15岁男孩进行心理治疗,患者胳膊上重重叠叠的刀疤清晰可见,曾跳楼自杀未遂,最终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当前,类似这样患有精神障碍的青少年并非个案。有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每年至少有25万青少年因精神心理问题而失去生命。
    在宋春联看来,青少年群体是心理门诊常见的一类患者,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如果没有加以正确引导,遇事很容易走极端,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正在读高中三年级的佳佳,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姑娘,性格内向,当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考上心仪的大学,然而高考时发挥失常,只能上一所大专院校。自尊心极强的她难以接受,愧疚、懊恼一并袭来。如果复读,佳佳怕被人笑话,不复读的话,自己又不甘心。就这样纠结了1个月后,佳佳竟然出现了幻听,时常莫名其妙地发笑、自言自语,出门感觉有人跟踪,天天焦虑不安,夜不能寐。
    无奈之下,佳佳的父母带她来到郑州市八院,向宋春联求助。经评估诊断,佳佳竟然患了精神分裂症。由于发现及时,加之佳佳的治疗依从性很好,采用规律的药物加心理治疗,2个月后,佳佳的种种异常行为消失,顺利进入专科学校进行学习。
    无独有偶。两年前,小江在写毕业论文和答辩时,觉得压力很大,情绪变得烦躁、易怒,企图割腕自杀,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小江在治疗时也不怎么配合,要么闷在家里不出门,要么自己跑出去住,不和任何人联系。经过宋春联的耐心开导和治疗,如今,重拾信心的小江成了一名自主创业的优秀青年。
    “在青春期,一些原本是由疾病引发的症状被‘叛逆期’的标签所掩盖,等到发现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宋春联说,面对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父母要主动了解和亲近孩子,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心理治疗。当亲子关系出现裂痕的时候,父母要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切忌对孩子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做好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很久以来,都有“天才和疯子只是一线之隔”的说法。精神疾病既像一种诅咒、又像一种馈赠,能让人迸发出超乎常人的灵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双相情感障碍。
    历史上,双相情感障碍曾困扰过凡·高、贝多芬、费雯丽、海明威等许多名人。据说,海明威抑郁时,3年写不出一部小说,而躁狂状态下,一年可以写3部小说。
    然而,天才毕竟是个例,如果普通人发了疯似的搞创作,不但没有好的效果,还可能会招致更大的麻烦。
    20多岁的文丽(化名),一个曾多年被按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女孩,病情时好时坏。最近几个月,她出现了幻听、妄想,并莫名开始写东西,昼夜不停,天天忙活着联系出版社,并坚信自己的书稿能出版。然而,家人发现其所写内容并无情节和逻辑性,但劝阻无效,谁不顺着她,她立马拳脚相向。无奈之下,家人带她到郑州市八院就诊。
    谨慎诊断后,宋春联推翻了文丽此前有精神分裂症的论断,最终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在调整用药1周后,文丽冲动的症状便得到了有效控制,慢慢打消了出书念头,又治疗2个多月后,康复出院。
    精神疾病纷繁复杂,比如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非常容易被混淆,从而导致误诊,懂得怎样鉴别和诊断尤为重要。
    宋春联说,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思维障碍,伴有各种奇怪想法、逻辑推理障碍或思维结构松散,也会有幻听、紊乱行为和紧张性行为。双相情感障碍又称狂躁抑郁症,并非是思维障碍,而是心境障碍,是情感问题,患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时,可能会存在幻听等思维障碍,但如果在非发作期,没有逻辑推理、原发性妄想等病症,一般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工作中,宋春联习惯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职业信条。治愈、帮助、安慰,对于她来说,不是简单的6个字,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既神圣又质朴。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