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传统医药日,名家谈中医

2019-10-2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2090 次 

本报记者 索晓灿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看看这些专家怎么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张伯礼:
原创思维+现代科技=原创成果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WHO(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将疾病作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将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几千年来,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重视。中医药虽然古老,但是理念并不落后,其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等理念,与人与自然、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等理念是相互对应的。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从中医药相关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来看,1993年仅42篇,到2013年已经有3007篇之多。
在《中药现代化二十年(1996~2015年)》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传统的学科领域,与现代科学技术交汇融合,开拓出一条传承、创新、发展之路,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引领了健康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还要看到问题所在。当前,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差距,现行医药政策与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战略还不适应,中医药科研综合实力与承担的使命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中药的质量和临床证据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瓶颈。
在实际工作中,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将产生原创性成果,即原创思维+现代科技=原创成果,还能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能够引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用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医改难题。

 

国医大师张磊:
中医人要争气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近年来,《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相继出台,中医药事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是一个老中医,年龄也比较大了。发展中医药事业,还要依靠年轻人。中医博大精深,年轻人学习中医需要下一番功夫,力争做到“理、验”俱丰,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
要想理论知识扎实,就要多看书、多学习,尤其是要多读经典、多看历代医家著作。此外,还要多进行临床实践。学中医得沉下心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中医特色发挥出去。诊疗疾病时,要时刻牢记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辨证施治,没有这个观点是不行的。
中医讲究的是传承发展,首先要传承好,然后再进行创新。中医人要争气,要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

 

国医大师唐祖宣:
中医药要走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是我们祖先几千年的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方法、学术思想历代相传。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要先做好传承。
自2014年被评为国医大师以来,我已经收了1000多名徒弟了。这些徒弟有三级甲等医院的院长,也有教授、副教授,还有乡村医生等基层医务人员。他们拜我为师,有的是学习诊疗思想、传承学术经验的,有的是向我学习实用性强的中医药诊疗方法、临床经验的。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建好了70多个“唐祖宣经验传承工作室”。
此外,我还出了很多书,我的弟子们也可通过我的经验整理等书籍,学习我的治病方法、诊疗思路。
很多中医临证经验、实用技术,掌握在老中医药专家手中。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老中医药专家要把知识传授给下一代,要培养下一代。只有传承好中医药事业,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

 

长江学者刘建平:
针对特色专病做大数据

近些年,针对中医药治疗疾病安全有效,我们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对研究资源的利用并不是特别有效,相关研究在方法学、顶层设计,以及瞄准临床问题等方面做得不是太好。现在,我们的中医药研究论文发表数量越来越大,但是文章被利用的价值不高。比如某疾病诊疗《指南》,在查阅文章后就会发现,《指南》里很多内容不可以用、参考价值不大,原因就在于缺少高质量的、做好顶层设计、发表良好的研究结果。
这正是中医在国际上认可度受限制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国家,中医诊疗量很大,这并不会因为我们是否进行中医药研究、是否寻找证明中医药安全有效的证据而改变。但是,中医药要走出国门,走进“一带一路”国家,就必然面临循证医学问题。其他国家需要了解,证明中医药有效安全的证据在哪儿。
面对这些问题,中医医务工作者能做的还有很多。
做好基础信息的采集。在我国,中医诊疗人次巨大,门诊就有很多患者。中医医务工作者可以做好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尤其是门诊患者的信息统计工作,以翔实的数据证明中医药治疗手段在治疗某一疾病方面存在显著优势。此外,要留意记录患者的医疗过程,关键是记录患者的结局,跟踪了解这一治疗手段是否真的把患者治好了。
针对特色专病做大数据。很多中医医院有专科、专病门诊,中医药特色疗法,确有疗效吸引着广大患者前来就诊。中医医院要针对这些中医特色疗法和擅长治疗的疾病进行系统梳理,然后针对这些疾病做深入研究。当前,这个工作很少有人去做,大多数人都忙于临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更应当承担起这样的职责,针对特色专病做大数据。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院长李无阴:
持续培养后继人才

平乐郭氏正骨是我国中医骨伤科几大医术流派之一,至今已传承200多年,拥有丰富深刻的医学奥妙和独特的医疗方法,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我们不仅注重发掘、抢救、保护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和文化,还注重培养传承创新人才,不断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2018年9月19日,洛阳市人民政府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平乐正骨学院。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就建有人才培养学校,后来学校取消后就采取和其他大学联合办学的模式,不间断地培养后继人才。到现在,我们已经培养了四五百名学生,他们在平乐郭氏正骨的创新发展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还注重对于高端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们培养了大量的博士、博士后,对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思想进行挖掘和梳理,并沿着这个方向进行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出版了专著。
每年,我们都会举办几十期乡村医生、基层医生中医骨伤适宜技术培训班,培养了大量基层人才。
平乐郭氏正骨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在全国建了数十个平乐郭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中医正骨传承人遍布全国。
今年7月,经过协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和新西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艺术中心就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西兰中医学文化传播项目上的未来合作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