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 别忽视 可能是抑郁症

2019-10-1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动态 浏览:19855 次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席 娜

   “大夫,你得帮我想想办法。我最近总是入睡困难,还老是早醒,导致白天没精神,心情很烦躁。”
    “一般早上几点会醒?多长时间了?”
    “凌晨1点多还睡不着,3点半不到就醒了……”
    10月11日上午,在市五一公园举办的“健康郑州——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宣传活动现场,产后10个月的田女士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义诊台前,满脸倦容地向大夫求助。
    此次由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总工会主办的“健康郑州——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宣传活动,紧扣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的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守护“心身健康”。
    近年来,像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等轻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增加了心理问题的患病风险;另一方面,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提高,能够及时到医院就诊,使这类疾病也更容易被发现。
很多人并不会把睡不好当病
    据介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较为根本、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
    “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6年来,日常门诊量的增加,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大众对精神卫生疾病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包容度提高了。”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德荣说,临床上有一大部分的患者因为出现了心理疾病并发躯体疾病,于是便到神经内科、消化科等科室看病,还有一部分患者明知自己心理或精神方面有问题,却由于害羞、误解而拒绝就医。
    孔德荣说,像田女士这样的情况,符合轻型产后抑郁症的特质,但需要做一个心理综合测试,结合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素质等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评估,合理进行识别、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睡眠问题。从统计数据来看,大约有30%的成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但用临床标准来衡量,达到“是病,要治”程度的约为10%。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人并不会把睡不好当病。
    “患了抑郁症的人,确实容易出现早醒、入睡困难的现象。”孔德荣说,其实,这只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抑郁症还存在嗜睡、活动减少、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症状,甚至有自我伤害的行为,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看,和抑郁症相关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失眠,抑郁症患者60%~80%会伴有失眠,主要的表现是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或是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早醒是显著的特点;嗜睡,这在年轻或女性抑郁症患者中更为常见,而且多是白天嗜睡,也提示有潜在的躁狂抑郁症的可能;夜惊,会从深睡眠中突然醒来并尖叫;梦魇,会从噩梦中猛醒,并有清晰的梦境记忆,梦醒后难以再次入眠,而且这种经历次数会不断增加。
早发现、早干预,这个很重要
    在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多个因素中,个性、社会压力以及应对压力的方式,也应引起重视。随着压力的增大,总有不少人时常觉得心里烦闷,无处发泄,有些人不免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对此,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胡雄说:“一般来说,判断是否患了抑郁症是有标准的:长期失眠两周以上的;个体主观上感觉不舒服但客观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的;长期反复到处就医,没有得出明显结论的;突然间行为大变,或一看就不太正常等。”
    其实,多数人只是有了抑郁情绪,一般可以通过心理调节及生活方式的干预来缓解。研究认为,失眠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风险因素,睡眠异常的老年人更易患抑郁症。不少老年人往往会出现躯体不舒服、焦虑、睡不着,以及胃痛、头疼、心口疼等症状,到综合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阳性体征,这就要考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
    “有短暂的恐惧、焦虑等症状时,要学会倾诉,舒缓烦恼,或通过外出旅游、体育锻炼等方式调整心态。”胡雄说,这是一个过程,但有些人无法恢复,可能就会造成心理障碍。一旦这样的情绪持续半个月及以上仍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就要及时寻求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干预,必要时采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有调查表明,一旦确诊为精神疾病而不进行干预治疗,那么疾病便会不断反复,甚至会导致大脑结构变化。因此,针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提倡进行早期干预。
    此外,除了要正确看待,积极治疗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针对全科医生进行基础心理专业知识培训等。在胡雄看来,要鼓励基层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在社区,居民们心理顾虑较小,容易配合,心理疾病能在早期得到及时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促使患者尽早生活自理、融入社区、回归社会。”胡雄说。
    因此,在2018年,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正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并在汝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语驿站”(康复试点之一),派驻专业医生,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困难救助、心理咨询、生活关怀等专业服务。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