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里的老年养生观
2019-09-2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林 浏览:16859 次《老老恒言》里的老年养生观
□郑玉平
注重饮食 养护脾胃
曹庭栋主张养生要适应日常生活习惯,不可勉强求异,养生实践要寓于日常生活起居琐事之中。他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从老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引先人之“金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广泛而深刻地讲述了老年人的养生之法。
曹庭栋说:“脾胃为后天之本,老年更宜调理脾胃为要。”在呵护脾胃方面,重视食量的适宜,赞成“量腹节所受”,即需要根据自己的肚量对饮食加以节制,宁少勿多,不可勉强加食。因此,“凡食总宜少为有益,脾易磨运,易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至受伤”“加则必扰胃气”。
曹庭栋很关注饮食之冷热适宜。饮食之冷热,应顺从四时寒暑的自然变化。一般而言,寒冬宜热食,酷夏宜凉食,但因胃的秉性是喜暖厌寒,故热则害少,寒则害多。他认为,饮食宁过热也不要过凉,并说:“瓜果生冷诸物亦当慎,胃喜暖,暖则散,冷则凝,凝则胃先受伤,脾即不运。”
曹庭栋亦赞同《华佗食论》中“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老年惟藉火化,磨运易即输精多……”的观点。
在五味上,曹庭栋强调:“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真味真性俱得。每见多食咸物必发渴,咸属水润下,而反发渴者何?《黄帝内经》谓‘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血燥’。”
曹庭栋很重视饮粥养胃以期益寿的措施。他认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碗盏),能推陈致新(可促进新陈代谢),生津快胃(使脾胃机能顺畅),所益非细”。故他辑录的药粥方有100多首,说可“备老年之颐养”。
起居有常 顺应自然
曹庭栋认为,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很重要。从晨起开始,“牢齿之法,晨起叩齿三百下为良”。因为叩齿是对牙周组织的生理性刺激,可以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和再生能力;同时,也可提高牙齿组织的神经兴奋性,使牙齿和牙周组织保持健康状态。对漱口,他认为:“漱用温水,但去齿垢。齿之患在火,有擦齿诸方,试之久,俱无效。惟冷水漱口,习惯则寒冬亦不冰齿,可以永除齿患;即当欲落时,亦免作痛。”主张要养成用冷水漱口的习惯。
曹庭栋认为,应“先睡心,后睡目”。《老老恒言》记载:“愚谓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乡之路。”
曹庭栋提倡日常生活顺应自然,衣帽要得体,薄厚要适度,冷则增,热即减,随时调整,不能将就。
适当运动 通脉健身
曹庭栋认为:“坐久则络脉滞,居常无所事,即于室内,时时缓步。盘旋数十匝,使筋骸活动,络脉乃得流通。习之既久,步可渐至千百,兼增足力。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懒步则筋挛,筋挛日益加懒,偶展数武,便苦气乏,难免久坐伤肉之弊。”
老年人一般早上醒得都很早,醒后不要立即起床。起床前最好先活动一下筋骨血脉,“先以卧功,次第行数遍”,然后再缓慢起床,这样可以预防卒中等意外的发生。
为了锻炼筋骨,老年人不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擦桌子、洗碗、泡茶等,使身体经常有小劳,筋骨血脉不致凝滞,达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效果。
曹庭栋除推荐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天竺按摩法外,还创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导引方法,有卧功、立功、坐功等,在养生保健方面颇有实用价值。
培养情趣 忌躁戒怒
曹庭栋主张一个人应该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精神有所寄托。曹庭栋的兴趣爱好就非常广泛,他善书画,挥洒笔墨之时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他喜欢写草书,喜欢画兰竹,因为这样最能任意抒发性灵,使自己的心灵无拘无束。曹庭栋还喜欢下棋、弹琴,棋可以消遣,琴可以养性,他的高妙之处在于能掌握好尺度。曹庭栋说,下棋弹琴都不可沉迷其中,因为棋易动心火,琴易磨指甲,过度的话都对身体没有好处。曹庭栋还喜欢养鱼,每日观看鱼儿浮沉旋绕,游来游去,既养心,又清目。
曹庭栋认为,老年人养生最忌讳的就是发怒。老年人肝血渐衰,遇事难免性情急躁;如果人生恼怒,则气逆而不顺,不顺则不舒,不舒则伤气,伤气则伤身。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即使事情到了足以让人发怒的程度,权衡一下事与身哪个更重要,转念之间怒气就会烟消云散了。因此,如果遇事能忍耐,则可以既养身又养性。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郑家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