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不可怕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2019-04-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5328 次 

哮喘不可怕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周 淼

   哮喘,又叫支气管哮喘,中医名为哮证,是一种气管慢性炎症。目前,哮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之一,患者总数已达3亿,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闷、喘息、气急、咳嗽等,常于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春季气温多变,是哮喘的高发期,因此对于预防哮喘这种疾病应当防患于未然。

   如果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或伴有胸闷、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症状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且以上症状和体征经治疗能够缓解或自行缓解,那就很有必要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尽早进行肺部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对于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的患者,及早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规范治疗的意义重大。
    哮喘的病因有:一、致敏物质。30%~40%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查出致敏物质,主要包括尘螨、动物皮垢、霉菌、花粉、牛奶、禽蛋、蚕丝、羽毛、飞蛾、棉絮、真菌等。二、遗传因素。具有哮喘家族史或者过敏疾病史的家庭,其后代哮喘的发病率较高。三、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烟雾刺激等,均可诱发哮喘。四、职业因素。某些职业的工作环境会导致其从业人员哮喘发病率较健康个体显著升高,如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包括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素体不强,病后体虚,饮食不当。病理变化为体内素有“伏痰”,“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壅塞于气管,气管狭窄挛急,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从而引动瘀积之痰,导致咳嗽、胸闷、气喘、喉间哮鸣音。
    哮喘临床分为急性发作期(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因接触致敏物质、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持续期(每周均不同频度或不同程度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缓解期(患者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治疗上,急性发作期患者应迅速脱离致敏物质,避免长时间刺激机体。春季花粉、柳絮较多,患者一定要戴口罩,避免接触花粉及冷空气刺激。中医治疗哮喘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根据四诊合参辨证分型,给予患者中药汤剂口服,以宣肺化痰平喘;西药治疗哮喘,主要应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氨茶碱等平喘药物。
    临床缓解期可应用中医疗法。中医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疗法主要包括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硬膏热敷、肺康复等。针刺或艾灸肺俞穴、天突穴、大椎穴等宣肺平喘;穴位贴敷,取白芥子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研成末状,以生姜汁调和,制药丸如蚕豆大小,贴敷膻中穴、定喘穴、肺俞穴、膏肓穴等,贴敷两三个小时后取下即可。三伏天,人体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效果甚佳。中药硬膏热敷是在药物贴敷时加热,借助热力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达到疏风散寒、化痰通络的作用;肺康复治疗包含呼吸功能训练和运动锻炼。呼吸功能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此外,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游泳、球类、体操类、轻器械等)。肺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咳、喘等症状,扩大呼吸肌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黄帝内经》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立春之后,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是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过渡时期,此时人体抗病能力和气温适应能力较弱,而春季又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旺盛时期,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故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日常饮食宜清淡,忌过冷过热,忌食或慎食易诱发哮喘的食物;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保暖,不可过度减少衣物;避免花粉、灰尘、烟雾和异味的刺激。
    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效果显著,急性发作期解痉平喘、攻邪平喘、而缓解期重在扶正。中医辨证施治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可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中医认为哮喘日久会导致肺、脾、肾三脏的亏损,故采用健脾益气、补肺益肾等治法,扶正治本。
    治疗哮喘是一个长期、规范、系统的过程,患者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不可盲信偏方;治疗不能“见好就收”,擅自停药;不能因害怕副作用,拒绝吸入治疗;要注重肺功能检查,越早发现、诊断,越早进行规范治疗,肺功能的损害越小。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