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 促进中医药发展

2019-02-1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视界 浏览:8225 次 

发挥特色 促进中医药发展
□曹东义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经验交流会”。笔者认为,这对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振兴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继承不泥古
弘扬不离宗

   发展中医药事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但是,要想传承好、发展好、创新好中医药事业,必须摆正继承与发扬、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原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陈敏章说得好:“继承不泥古,弘扬不离宗。”要想搞好继承工作,不能丢了传统,不能用西医的标准评价中医,因为中医具有独特的体系和标准。同时,中医药事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事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提供符合群众需要的诊疗服务。但是,创新不能丢了中医药的特色,否则就没有优势了。然而,特色优势正是中医药精髓之所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特色,发挥其独特优势,解决当前一些疑难杂症,减少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进而让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抓住特色  发挥优势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运用阴阳五行、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手段,来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愈一些顽症痼疾,为群众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研读经典医籍,当前人们有一些放松、淡化了,一些中医药院校甚至将经典著作列为选修课。要想真正掌握、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不熟读经典医籍,不精思敏悟,不融会贯通,是很难得其精髓而有所造诣的。“自古医家出经典”,历代著名医家大多是依靠经典医籍而获得成就的。因此,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必须努力精读经典医籍,吸取精华,并灵活运用到临床中,才能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打下坚固基础。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诊疗手段;二是临床技巧。
    中医的诊疗手段主要是“望、闻、问、切”,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望诊和切诊。“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巧”。望神察色,便知寒热虚实,气血盛衰;观舌苔色泽、形态,就知病在何脏何腑,病势深浅,阴阳盛衰。脉诊更为巧妙,凡精于脉理者,大多能够准确诊断病情,这在治疗危急重症时尤为关键。据此,中医就能够准确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某些医生的望诊、切诊多是形式而已,得其神韵,了然于胸者不多。笔者认为,望诊、切诊是中医药特色、优势之所在,不可忽视。

中西融合 辨证用药

   当然,我们不排斥现代医学运用精密仪器检测的结果。中西医可以融合,但辨证用药时,还应以四诊八纲为标准,否则便偏离中医辨证施治之核心,疗效就会受到影响。
    临床诊疗技巧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判断一个医者诊疗水平高低之标尺。“实践出真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勤于实践,博采众长,善于汲取前辈的经验,心领神会,方能取得很大进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次举办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拜师活动,随后又遴选了400多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进行研修,培养学术骨干。比如广东省中医院率先启动聘名师、带高徒的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因为一位老中医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积累,必有所长,高徒们汲取长处,为我所用,必能在较短时间里得到较大提高,从而成为明日之名师,中医药之特色优势,必能得到继承与发扬。
    此外,某些独特、传统的诊疗技巧和创新,也应及时加以弘扬、推广,这是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黄英儒对舌诊有新的突破,他将舌面分成9个区域分析疾病,判断疾病的病位、病因、病理等比较准确;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副院长闫群应用量子共振检测仪与中医脏象全息技术诊断疾病、筛选药物,攻克疑难课题,提高疗效;西安惠群医院老中医刘俊岑祖传的“圈药”外治法,疗效很好,颇有特色。笔者认为,针对这些创新疗法,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了解,加以论证,对合理的进行推广,这将推进中医药的创新。

整顿队伍  传承创新

   还有很多流传在民间的好经验、好方药等没有得到广泛推广。笔者建议各级中医药管理机构予以调研,对其进行弘扬和推广。
    此外,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不法游医打着几代行医、祖传秘方的幌子,蒙骗患者。笔者认为,中医药监督机构必须对其严厉打击,以便给群众留下好印象。
    传承与创新,保持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是时代赋予中医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艰巨而辉煌。笔者深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定能把代表中华优秀文化的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
    (作者供职于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