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医改7年观察之二:打通县域医改工作“最后一公里”

2018-12-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5637 次 

本报记者 董文安  刘 旸  王明杰

日前,记者在息县采访时,看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息县人民医院、息县第二人民医院为主体的两个紧密型医共体已具雏形。
对于息县医改,如果说支付制度改革是切入点,那么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就是关键点。在7年的医改实践中,息县医改之路并不平坦,需要打破体制机制上的瓶颈。
“要巩固支付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就必须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探索实行医保资金总额预付改革,实现体制机制上的突破。”息县卫生计生委主任任仲宝认为,这就意味着县域医改的“最后一公里”即将打通。
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分级诊疗提速
医改的原则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可现实问题是基层并没有那么强。
息县杨店乡卫生院院长刘惠告诉记者:“我们卫生院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医生。医疗人才匮乏已经影响正常的诊疗工作和未来的发展。”
不少地方乡、村两级服务能力不强,甚至出现了看不好病、看不了病的问题。刘惠认为,基层不强,分级诊疗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2017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息县出台了《息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目的是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形成“上联三甲(三级甲等医院)、下共乡村,全县一盘棋,上下一家人”的县域分级诊疗模式。
息县的做法是:由息县人民医院和息县第二人民医院两家县域二级综合医院牵头,县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参与,组建两个县域医共体,发挥医疗资源聚合效益,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协同推进、同步理顺”。
“医共体建设不到一个月,我们已将43位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上转至息县人民医院,其中有8位患者下转卫生院治疗。”刘惠说,以往这些患者需要全额支付600元的检查费用,如今在卫生院首诊仅需要支付90元。
任仲宝表示,下一步,息县将在坚持各医疗机构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定位、财政补偿政策、政府投入方式不变的原则下,统一核算医疗服务成本、统一成员单位的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管理和分配医疗收入及节约的医保资金,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同质化管理。
“上联下通”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两个县域医共体之所以能快速整合,得益于2013年起全县广泛开展的协作医疗所打下的良好基础。”息县红十字会副会长杨威认为,协作医疗转向紧密型医共体后,推动了“首诊基层、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分流”就医格局的建立。
事实上,近年来,息县一直在“上联下通”方面不断探索,做足了“功课”,也尝到了甜头。
 (下转第二版)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