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2018-11-1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动态 浏览:9916 次 

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本报记者 李志刚  通讯员 安志伟

    “孙女士的丈夫来送锦旗了!”11月6日,听到这个消息,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南院区ICU(重症监护室)、透析室和肾病·内分泌科工作人员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该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赵秀珍看着手中厚厚的病历,不禁感慨:长达3个月的救治、几度与死神碰面的孙女士,终于康复出院了。
    “叮咚……”随着门铃声的响起,ICU护士长张燕率领护士们走出了ICU。在大厅里,孙女士的丈夫手持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视医德如生命,对患者如亲人”。看到护士们走出来,孙女士丈夫的眼睛立刻有些湿润:“准备出院了,谢谢你们!”
    离开ICU,孙女士的丈夫手持另外一面锦旗,来到了肾病·内分泌科,这面锦旗上写着“妙手回春治顽疾,医德高尚倾真情”。孙女士的丈夫双手将锦旗递给赵秀珍主任,感动地说:“当其他医院的大夫都已经放弃时,你们救了她,救了我们家。”
    原来,前一阶段,正在做家务的孙女士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家人发现后急忙将她送到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孙女士的血压220/15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血糖是正常值的4倍,肌酐是正常值的13倍,谷草转氨酶是正常值的24倍,面色潮红、张口呼吸,初步诊断为肾脏衰竭、心脏衰竭、肝脏衰竭,面临生命危险。
    患者有高血压病,因恶心、乏力等,近日一直在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但症状没有缓解,而且尿量逐渐减少。
    “床旁连续性血液透析,清除毒素,或许有一线生机。”接到会诊电话,赵秀珍即刻赶到现场,在保肝、保肾、营养心肌、催醒、抗炎等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连续性血液透析。陈亚楠医师24小时守护在ICU,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根据细微变化及时调整参数。10个小时的透析结束时,患者肌酐、心肌酶、转氨酶等生理指标已经成倍下降,由深昏迷转为浅昏迷。第二次透析结束时,患者已经意识清醒,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经过进一步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脱离了危险,但体温反复升高,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在上级医院,孙女士体的体温得到控制,但胸闷、气喘、憋闷症状依然严重。后来,家人连夜带着孙女士再次来到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陈亚楠大夫立即护送患者进入ICU。
    依旧是昏迷、无尿,但与30天前相比,这时的陈女士身体水肿得像皮球一样,靠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又回到原点,不同的是患者已经使用强效抗生素,其他药物不能起到很好的抗菌作用。患者全身水肿非常严重,再输入液体,可能加重心脏衰竭;如果不输入,许多药物又无法应用。专家团队讨论分析、精心计算,确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当连续2次、每次10个小时的床旁连续性血液透析结束,患者肿得透亮的身体明显消肿,手背、脚背出现了淡淡的皮肤纹理,再次由深昏迷转入浅昏迷,并逐渐恢复了意识。
    每天,赵秀珍都和陈亚楠一起查房,仔细地为患者查体,并根据患者的状态、生命体征和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患者的体温逐渐下降并稳定,尿量逐渐增多,身体消肿,各项生理指标好转。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