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体三的“水暖土和木达”学术思想

2018-10-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视界 浏览:8580 次 

高体三的“水暖土和木达”学术思想

   高体三(1920~2011)是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曾经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南五省中医系列教材编委、顾问等职务,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第五、第六届委员。

   高体三幼年随父学医,熟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医籍。他对张仲景的学术思想探幽发微,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形成独特的“水暖土和木达”学术思想;临床诊疗以六经辨证为纲,以脏腑辨证为核心,重视足三阴疑难疾病辨证治疗,善用经方及温热药物治疗疾病。
    在学术方面,高体三在熟读经典医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读清代医家黄元御撰写的《四圣心源》,尤其喜爱阅读《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同时,他对张仲景学术思想之精髓探幽发微,并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水暖土和木达”的学术思想。
“水暖土和木达”的临证意义
    高体三在临证时,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多从足三阴经入手,根据足三阴经的生理及病理特点,承袭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扶阳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水暖土和木达”的学术思想。水者,肾也,足少阴肾经也。他认为,肾中之水,寒则病生,暖则病愈,阳主阴从,机体机能正常,必须元阳充盛,即水暖是也。土者,脾也,足太阴脾经也。他认为,脾胃气机升降正常,则全身气机条达,百病不生,则为土和也。木者,肝也,足厥阴肝经也。他认为,肝木条达,疏泄正常,则为木达也。这是他的临证思想之一。
    “水暖土和木达”是指通过调理足三阴,使人体达到正常的健康生理状态。所谓足三阴,是指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根据临床观察,此三经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发病率也较高。如果其中某一经发病,时常影响其他二经,导致三经同病。
    足厥阴肝属木,足太阴脾属土,足少阴肾属水。为了说明三阴经肝、脾、肾三者之间的生理关系,我们比喻为“肝木好比树,脾土好比地,肾水好比墒”。三者在生理上相互协助,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在临床上,中医时常说的“木郁克土”“水不生木”“调经不离肝脾”“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都充分说明了三者关系之密切。这对指导临床有很大启发,值得医家重视。
    总之,三阴经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一经发病往往累及其他二经,最终导致三阴同病而杂病丛生,或木郁虫生而蛔厥,或手足厥寒而脉细,或寒疝腹痛而逆冷,或木郁乘土而痛泻,或虚劳腰痛而尿频,或下消而上渴,或男子失精,或女子梦交,或带下崩漏,不一而足。故在临床上,治肝之病,须兼脾肾;治脾之湿,应兼治肝肾;治肾之寒当兼医肝脾,方可获得较好疗效。
治疗咳嗽应立足太阴
    咳嗽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为西医学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多因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者过敏而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不论老幼皆可发病,时常在寒冷季节或者天气突变之时诱发。高体三认为,该类疾病起病较急,时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比如鼻塞、流涕、咽痛、头痛、恶寒发热、咳嗽咯痰,还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哮喘。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多数患者属于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病和咳嗽、咯痰或者伴有喘息症状,可逐渐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与肺心病,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或者呈网状和条索状。高体三在临证时,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治疗咳嗽具有独特的疗法,时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一般情况下,患者用药不超过3剂,或者咳嗽停止,或者疾病症状有所减轻。学生问他临证体会,他回答:“治疗时,特殊之处不过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因为应诊患者,在之前或者已经口服抗菌消炎类药物,或者已经用过咳特灵、祛痰灵、复方甘草片,此时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为常用之法,之所以无疗效,说明患者不只是受外邪所伤,往往与内因相结合,内因不过“寒饮痰湿”,故一味地清热止咳而咳嗽不能治愈。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属土,病则多湿,痰湿之病非温化不能祛除之。基础方药:茯苓30克,干姜15克,五味子15克,细辛三五克,炙甘草10克,紫菀15克,款冬花10克,百部10克。诊疗经验:必须先问清患者是否因外感引发疾病。如果是感冒后久咳不止,说明患者同时存在邪郁不达,故在基本方药的基础上应加解表药,解表药宜辛温又辛凉,可用柴胡15克,葛根2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麻黄10克等。如果患者发热、痰质黄稠、口干口渴,可以用基础方加石膏30克,知母2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以清泄阳明、和解少阳;如果患者外感症状不明显,或者纯属于慢性支气管炎,则应当基础方合真武汤或者苓桂术甘汤以温化痰饮,杜绝生痰之源等。
乌梅丸为治疗三阴病之良方
    《伤寒论》提出“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乌梅丸主之”。这说明仅把乌梅丸归入驱虫剂,视为治蛔厥之专方,则未免有局限性。《医宗金鉴》指出:“此方治上热下寒之主方。”章虚谷亦云:“此为厥阴病证治之方也。”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对方义的解释更为精辟,他认为“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酸甘化阴,辛苦通降,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从而提出“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的诊断。根据本方的配伍特点,结合临床实践,高体三认为,对于乌梅丸的方义与运用,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同时明确提出乌梅丸应被视为治疗三阴病之良方。这是他的临证思想之一。
    一是从足三阴的关系方面进行认识。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充分证明,足三阴的相互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比如“脾肾阳虚”“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都阐述了足三阴的生理病理关系。所谓足三阴,即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足太阴脾。高体三认为,乌梅丸是调理厥阴经的代表方剂之一,要想掌握乌梅丸的组成方义和运用范围,必须从肝脾肾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才能理解乌梅丸的全部作用。
    二是从足厥阴肝的生理病理方面进行认识。乌梅丸的配方意义是肝主升发,性喜条达,依赖脾肾功能之相辅助,使其生培有源,才能发荣畅茂。高体三认为,此足厥阴脏寒之证,与脾肾虚寒不能生培相助有一定的关系。
    三是对乌梅丸配方的认识。本方的运用范围是补肝养血驱蛔,补脾暖肾清上,这是乌梅丸配方的根本原则。正因为肝木发病最易乘脾土,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说明乌梅丸必须配补中培土之药。综观乌梅丸全方虽然没有典型的杀虫药物,但是从药物的性味来看,确实有一定的驱虫作用。这说明乌梅丸不仅是治疗蛔虫病的良方,还是治疗肝脾肾虚病之圣剂。
病证结合,汇通中西
    中医与西医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但也有相通之处,在临床治疗中应当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是高体三的学术思想之一。中医是整体医学,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作为中医,应当始终坚持以中医的思维去辨证治疗疾病。西医的一些检查手段与治疗措施可以供中医参考,为中医治疗疾病提供传统四诊之外更为丰富的诊断资料。对一些无证可辨的疾病,西医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中医开拓治疗思路。现代药理研究有助于中医拓宽药物的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上,中医只有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汇通中西,才能更好地造福群众。
重视医案总结
    在临床上,高体三注重与患者加强沟通,他认为,随访交流、总结是提高诊疗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他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现代医学技术为我所用。
    总之,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工作者只有坚持不脱离临床实践,坚持辨证论治原则,提高疗效,才能提高中医的竞争能力,才能很好地发展中医、创新中医。
 (本报综合整理)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