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

2018-10-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林 浏览:10944 次 

骨碎补
□李爱军

   相传在唐朝,有位皇帝一次上山游玩时,不慎从秋千上掉落下来,将踝骨摔成粉碎性骨折,肿痛不止。回去后,御医使用各种方法治了好多天,都不见好转,连疼痛也没有缓解。皇帝急得没办法,于是就下令张贴皇榜,急召天下名医。
    皇榜贴出后半个时辰,有位专治跌打损伤的民间郎中拿着皇榜进宫,并把自己的祖传秘方崖姜背来半麻袋,一半用作煎煮服用,另一半捣碎后用作外敷。连续服用并外敷半个月后,皇帝的踝骨关节衔接愈合,瘀血肿痛全部消失,活动自如。
    皇帝痊愈后,询问郎中用的是什么神奇之药。郎中便告诉皇帝此药名叫崖姜,因生长在悬崖峭壁上而得名;因其根粗壮扭曲,略似猴形,皮色又像生姜,所以又称猴姜。此药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但能生长在山林石壁悬崖之上,而且具有“处处折之,处处生叶;寸寸折之,寸寸皆生”的特点,折断也不会枯萎,插在石缝泥土中就能重生,所以它是治疗跌打损伤的神药。皇帝听后点头称赞,但感觉这味药叫猴姜不雅,遂说道:“它能补骨碎,是治疗骨折伤痛的灵丹妙药,应该叫它骨碎补才是。”
    皇帝金口玉言,为中药命名。此后,骨碎补的药名就在民间流传下来。
    骨碎补别名毛姜、猴姜、崖姜、申姜等,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全年均可采挖,以冬、春两季为主,除去叶和鳞片,洗净、润透、切片,干燥,生用或者砂烫用等。
    《开宝本草》记载:“骨碎补主破血,止血,补伤折。”《本草纲目》记载:“骨碎补治耳鸣及肾虚久泻,牙痛。”中医认为,骨碎补味苦性温,入肝、肾经,有活血续伤、补肾强骨之功效。骨碎补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以其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为伤科要药。若治疗跌打损伤,可配伍没药、自然铜等,也可单用本品浸酒服用,并外敷;若治疗肾虚腰痛,可配伍补骨脂、牛膝等;若治疗肾虚耳鸣、耳聋、牙痛,可配伍山茱萸、熟地等;若治疗肾虚久泻,可配伍益智仁、补骨脂、吴茱萸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骨碎补水煎醇沉液可预防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并防止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骨碎补多糖和骨碎补双氢黄酮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骨碎补还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改善软骨细胞,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病变。此外,骨碎补双氢黄酮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作者供职于郑州广安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