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ICU医务人员的爱心奉献

2018-08-0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8657 次 

  本报记者 索晓灿  通讯员 张玲霞 何世桢 

“家”好吗?“家”能给父亲带来什么?对于王老先生新搬的“家”,他的子女们有着疑问和担忧。
    “爷爷,给您叩背啦!”“爷爷,给您洗脚啦!”听着一声声亲切的呼唤,看着一组组娴熟的动作,王老先生的子女们放宽了心。
王老先生新搬的“家”,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王老先生第一次到这里来是2012年8月10日凌晨。那天,王老先生因动脉瘤脑出血急诊入住ICU。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毛峥嵘及其团队,根据王老先生的病情制定了周密的治疗及康复方案。在住院期间,王老先生经历了感染、出血、气道息肉、高颅压、酸中毒、心衰等,多次经历生命考验。该院医务人员多次为王老先生进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气切套管置管及更换,每天进行两次温水擦浴,每两小时为其翻身、叩背一次。经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者各项指标趋于稳定。
由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王老先生一直在ICU住院,不知不觉就过了3年半时间。王老先生的子女每次来医院,都能透过ICU的玻璃窗看到医务人员对王老先生精心护理。
2015年,为了近距离、多接触父亲,王老先生的子女把他接回老家。这让医务人员放心不下:患者回家后,开放气道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和气道梗阻,留置胃管鼻饲饮食可能导致误吸和腹泻,翻身不及时可能导致皮肤压疮,大小便失禁可能导致皮肤湿疹破溃。在王老先生出院前,该院医务人员针对他的病情和出院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感染,制定了治疗及康复方案。护士们手把手指导王老先生的家属为其正确吸痰、翻身、鼻饲、进行肢体活动,并将注意事项分门别类编辑打印成册,还留下了整个科室医务人员的联系方式。
王老先生的子女说,王老先生在老家的两年多时间里,多次出现因呼吸困难而全身发紫、生命体征消失等情况。每当这个时候,他们总是立即拨通毛峥嵘的电话,哪怕是凌晨3时;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都会及时赶到患者家中进行全力救治,情况严重时就积极协调救护车接患者回科室治疗。
“就这样,救护车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刻,第一时间带着ICU的爱来到父亲身边,使父亲一次次化险为夷。”王老先生的子女们在写给医院的感谢信里说,他们感谢ICU全体医务人员的爱,更感谢他们给予一个普通患者6年爱的坚守!
不幸的是,今年7月10日,王老先生在住院期间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去世。6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对王老先生精心治疗和护理,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令患者亲属感激不尽。7月27日上午,王老先生的亲属来到该院重症医学科,将一个匾额和一束鲜花送到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的手中。匾额上写着“求医精,救患于危难;扬医德,广洒人间爱”。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