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痰上扰证的治疗方法

2018-07-1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9963 次 


□马云枝

   患者孟某,女,52岁。近3个月,患者常无诱因出现发作性头晕,伴视物旋转,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1分钟,继之出现恶心、呕吐,自诉常感倦怠乏力、左侧耳鸣、二目干涩及视物昏花等,休息后症状稍缓解。患者两天前因劳累后上述症状复发,精神萎靡,神情倦怠,头部昏沉,听力下降,夜眠欠佳,饮食减退,大小便正常。
    诊见:面容憔悴,眼周发黑,情绪急躁易怒,无眼震,左耳轰鸣,右耳听力减退,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紫,苔白腻,脉弦滑。头颅MRI(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左侧内囊区有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脱髓鞘。头颅血管提示颅内动脉硬化性改变。
    诊断:眩晕—风痰上扰证。
    治则:健脾化痰,行气化瘀。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姜半夏15克,白术15克,天麻30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川芎10克,白僵蚕15克,蜈蚣2条,全蝎12克,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3克。共5剂,水煎服,每天一剂。
    二诊:患者面色无华,神情倦怠,面容憔悴,自诉发作性头晕症状较前好转,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均较前减少,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未再发生,有耳鸣、双目干涩等症状。上方加枸杞15克,山茱萸15克,熟地15克。共5剂,水煎服,每天一剂。

心得体会  

     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诸医家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认识,故以“风、痰、虚、瘀”为主要病机的论述。考虑患者年过五旬,阴气自半,肝肾亏虚,阴不制阳,肝血亏虚,肝风内动,阳亢化风,加之患者平素饮食不佳,脾胃受损,脾主运化,中焦不足,运化无权,聚湿生痰,痰浊内生,风挟痰浊上扰清窍而头晕不适。且脾为后天之本,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黄帝内经》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结合舌脉之象,不难鉴别。治疗当以“健脾化痰,行气化瘀”为原则,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重用天麻30克,其味甘、性平、归肝经,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效,善于平肝熄风,历来被视为治眩晕之要药。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等,可以健脾化痰;川芎,可以活血行气,白僵蚕、蜈蚣、全蝎以搜风剔络;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改善睡眠,全方配伍,标本兼治,补泄兼施。考虑患者年过五十,精亏髓减而头晕耳鸣,双目干涩及视物昏花,故可添加枸杞、熟地、山茱萸,以补益肝肾、补血养阴、益精补虚。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