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打谷场

2018-06-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卫生文化 浏览:12308 次 

□陈 健   “爸,我妈呢?”“你妈在稻场那儿的地里锄草呢!”电话中,老爸告诉我。“稻场”这个词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记忆。
    出生在21世纪之前的农村孩子应该对“稻场”并不陌生,因为它是农忙时期最热闹地方。每到夏收、秋收,“稻场”上昼夜都有忙碌的身影以及追逐嬉戏的垂髫小儿。
    “稻场”也好,“麦场”也罢,统称打谷场,就是晾晒农作物果实的场子。
    打谷场大多建立在紧挨着村庄、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块。一家分一块地,各自建各自的;也有几家联合起来建立的,那样场子就很开阔,可以对运到场子里的农作物集中进行碾压脱粒。
    建立打谷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小麦、水稻成熟的前10天左右就要开始着手。在那个年代,打谷场的地方一般是不耕种庄稼的,因为种了庄稼的土地再去平整,是非常费力的,要先把打谷场上面的野草铲尽,然后运到场边堆放,继而套上一头牛拉着耙,在场上反复耙,直到场上出现一层薄薄的灰土为止。做完这些还要在打谷的灰土上撒些麦糠或稻糠,接着泼水,直到泼透为止。中间停上几个小时,待到土不沾脚时,牵来一头老牛套上石磙,在上面一遍遍地碾轧,一直碾轧到上面平展才算是大功告成。
    那时,每到打麦、收稻的日子,打谷场上劳动者的说笑声、呼叫声以及牲口的鼻响和号叫混合在一起,热闹非凡。特别是到了晚上,若天气突变,大家着急忙慌地开始收庄稼,你帮我,我帮你,邻里之间的感情在这个时候得到增进,得到升华。
    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吹来,舒展了老百姓的面容,也逐渐吹鼓了老百姓的荷包。自从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后,大型联合收割机、旋耕机、大马力拖拉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渐渐得到普及。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提升,打谷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光荣地结束了使命。大型联合收割机驰骋在广袤的田野上,转瞬间麦稻就装进了袋子,运到了家里。
    打谷场上繁忙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但我依然忘不了打谷场,忘不了打谷场上繁忙的景象,更忘不了打谷场上浓浓的乡亲情谊。
    (作者供职于正阳县卫生计生委)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