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让枯萎的生命重获新生
2018-06-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临床荟萃 浏览:14753 次心脏移植
让枯萎的生命重获新生
□杨 斌 文/图
病例介绍
家住周口的李先生是典型的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发作性心慌、胸闷5年有余。彩超结果显示,其右心室扩大,右室收缩功能减低;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其室性心动过速。
医务人员为李先生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但各种症状仍反复出现。医务人员再次为李先生进行了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其右心房内有大量血栓,如血栓脱落或心律失常发作,随时可能导致其猝死。李先生每天只能静卧在床。
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治疗措施就是心脏移植。
经过大量的数据对比、缜密的技术分析以及各项因素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李先生的自身状况也适合做心脏移植手术。
为此,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专门成立了心脏移植组委会,发动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寻找供体。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及综合评估,武汉一家医院所提供的脑死亡患者的供体,心脏质量最好。专家组赴武汉再次对供体进行评估,确认适合移植。
手术及治疗实况
供体心脏获取顺利结束后,医务人员利用心脏保护液,对心脏进行装箱保护、运送。
取心组与移植手术组密切联系,掐好时间点,在供体心脏进入手术室时正好对受体患者完成麻醉及建立体外循环。
医务人员对供体心脏再次进行评估,确认适合移植后,摘除李先生患病的心脏送检,并将供体心脏植入其体内。移植采用的是双腔法原位心脏移植技术,与经典的双房法不同,操作稍微复杂。
医务人员先吻合患者左心房,再吻合升主动脉,然后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恢复心脏供血;心脏总的冷缺血时间近5小时,在心脏顺利恢复跳动后,再吻合下腔静脉和上腔静脉及肺动脉。
手术结束后,患者被送入ICU(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治疗。医务人员给予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强的松三联抗排斥治疗。当晚,李先生的血压、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电解质、出水量、乳酸等已达到正常值标准,心脏彩超结果显示正常。这些数据表明,移植的心脏已经开始在李先生的体内正常运转。
第二天,李先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开始进食,并和医生进行了交流,精神状态良好,力量慢慢开始恢复。从重症监护室转回心脏移植病区后,李先生开始下床活动了,并逐渐增加活动量。截至目前,李先生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没有出现排斥反应。从坐着来医院,到走着出院,就连李先生自己都表示,想不到能如此快地获得“重生”。
心脏移植技术问答
什么是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通俗点说就是换心脏。其方法有并列异位心脏移植和原位心脏移植。由于并列异位心脏移植方法有缺点,在临床上已被抛弃。
原位心脏移植有双房原位心脏移植和双腔静脉原位移植两种方法。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保留受体心脏的部分右心房,手术中要分别吻合左心房、右心房、肺动脉及主动脉;后者将受体心脏右心房全部切除,吻合上、下腔静脉,其余同前者。
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法的优点为:改善右心室功能,减少二尖瓣反流,窦房结功能异常发生率低,减少起搏器的使用,提高生存率。
心脏移植适用于哪些患者
心脏移植适用于那些药物治疗不佳或不能进行外科治疗,且若不进行移植手术治疗,其预后1年生存率低于50%的终末期心脏衰竭患者。
心脏移植的主要适应证:缺血性心力衰竭和非缺血性心肌病(90%),瓣膜病(2%~3%),成人先天性心脏病(2%),再次移植(2%)及其他病因。
心脏移植的供体有什么要求
患者已确认为脑死亡并列为潜在的心脏供体,应接受严格的三阶段筛选方案。
第一阶段:由器官获取机构收集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血型、住院过程、死亡原因资料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包括巨细胞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及传染病血清学检查结果)。
第二阶段:由心内科或心外科医生进行包括潜在禁忌证在内的进一步检查。具体标准如下。
一、建议的心脏供体标准
1.年龄小于55岁。
2.没有下列情况:心脏停搏时间过长;严重的低血压时间过长;原有心脏病史;心内注射药物;严重的胸外伤并有心脏损伤证据;败血症;颅外恶性肿瘤;人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需要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支持。
二、建议的心脏供体评价内容
1.既往病史及体检结果。
2.心电图。
3.胸片。
4.动脉血气。
5.实验室检查(血型、人免疫缺陷病毒及传染病血清学检查)。
6.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导管评价、选定供体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第三阶段:由心外科供体获取小组直视检查心脏有无心室损伤或瓣膜功能不全、既往心肌梗死表现、继发于胸部按压引起的心肌挫伤,触摸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起的严重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