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介入放射学的职业危害风险

2018-04-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乡医课堂 浏览:8486 次 

警惕介入放射学的职业危害风险
本报记者 卜俊成  通讯员 孙 磊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2018年4月25日~5月1日是我国第16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那么,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该如何预防介入放射学的职业危害呢?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郑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的职业病防治专家。
    据专家介绍,介入放射学是在X射线影像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的学科。该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集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在诊治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介入放射学对以往认为无法治疗或者难于治疗的病症(各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且还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等特点,使患者有了更多的康复机会。因此,介入放射学正日益成为人们选择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专家表示,由于介入放射学的诊疗方法要求操作的医生在X射线影像的引导下,站在诊断床边进行较长时间操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X射线(包括有用线束和散射线)的照射。临床上,已经观察到介入放射学医生及相关操作人员出现放射损伤,如放射性白内障、白细胞减少和染色体畸变发病率增高等,有的不得不放弃介入工作。
    作为介入放射学医生,该怎样在介入放射学工作中保护自己呢?专家表示,首先,要使用合格的介入专用X射线设备。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应当使用具有影像增强器的X射线设备。另外,设备本身要配置相应的防护装置。目前,大型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一般都带有悬吊式防护屏和床侧铅橡胶防护帘,可以有效地降低操作位置的辐射剂量水平。对于中型、小型的介入设备,可以制作或订购相应的防护装置,如移动式防护屏风等。
    其次,介入放射学医生的操作位置尽量远离照射区,使自己的眼睛和甲状腺等敏感器官尽可能地远离有用线束的照射区;要准备充分,技术熟练、操作准确。另外,还要合理安排手术,控制工作量。
    再次,最重要的是,介入放射学医生要穿戴个人用品。由于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介入放射学医生的最好一道防线。介入操作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种类很多,有铅橡胶帽子,铅橡胶围脖,铅橡胶防护衣、手套,铅防护眼镜以及特殊部位的防护用品。介入放射学医生要根据手术类型,尽可能穿戴全套的防护用品,做到全覆盖。
    最后,建议介入放射学医生按时佩戴个人剂量计,及时监测受到的照射剂量,若发现有异常,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