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疾病防控、艾滋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重点确定

2018-03-0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一版:要闻 浏览:17290 次 

全省疾病防控、艾滋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重点确定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到2020年,河南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体系基本完善,全民慢性病健康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力争消除疟疾和麻风病危害;到2035年,全省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和手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能力明显提升,力争消除丙肝危害,终结结核病危害,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把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降低慢性病患者过早死亡率,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2月27日,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防治暨卫生应急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总结河南省过去一年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成绩,部署2018年各项工作,奋力推动河南新时期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阚全程,副主任黄红霞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8年,河南在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防治和卫生应急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做好死因监测、肿瘤登记、重点地区癌症早诊早治、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等慢性病防治项目,争取实现每个省辖市至少有一个国家级或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逐步建立市级癌症中心,脑卒中防治网络要向县级延伸的目标。二是全面提升学校卫生工作水平,按照标准足额配置校医或保健教师,校医配备不达标的学校可采取医疗机构托管或者共建的方式开展学校卫生工作。三是加强职业病防治,将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职业病防治规划,以职业病防治监测项目为抓手,规范化开展体检、诊疗、监测和报告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四是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开展“三减三健”和“五进”等专项行动,以部门合作多赢的模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五是努力推进疾病防控信息化进程,积极对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传染病防控、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控、免疫规划、精神卫生,以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业务应用,强化业务协同,提升疾控信息化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搭建慢性病信息化管理平台,统筹各个慢性病项目的信息管理,逐步消除“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做好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六是提升免疫规划服务水平,一类疫苗以乡镇为单位预防接种率达到90%以上;以免疫规划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制定县级免疫规划标准和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全面提升预防接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工作,鼓励发展预防接种商业补充保险。七是持续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国家队的标准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鼓励各省辖市创建省级传染病防控队和紧急医学救援队,全面增强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做好卫生应急演练培训,继续举办各类应急专业师资培训班,以实战标准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演练和桌面推演;认真开展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制定市、县级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标准,适时开展基层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评估。八是持续提升疾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提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加强重点疫情监测,定期研判疫情形势,防止疫情暴发;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协作,建立信息交流和协作机制,及时发现重大传染病输入病例,防止疫情扩散。九是提升地方病防治、环境卫生工作成效,发布《河南省地方病防治规划(2018~2020年)》,持续做好饮水型氟中毒监测和碘缺乏病监测,指导改水降氟和科学补碘;统筹做好水源性高碘、克山病、大骨节病监测工作;持续开展饮用水、环境卫生、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公共场所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十是持续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继续开展疾控人才培训、卫生应急能力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和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联合省编办、省财政厅出台《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标准、人员准入制度和岗位设置指导意见》,激发基层工作活力。
    同时,河南还大力推进结核病按病种付费工作,分为初治肺结核、复治肺结核、耐多药肺结核和胸膜炎4种类型,门诊和住院全部实施按病种付费,按照“有激励、有约束”的原则,制定临床路径,明确收费标准,加强诊断、转诊和用药监管,防止诊断升级、门诊转住院、乱用药等推高医疗费用的行为,切实减轻患者负担;配合按病种付费工作的开展,做好结核病门诊标准化建设,2018年年底前80%的县(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要达标。探索艾滋病宣传干预新举措,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等,扩大宣传干预覆盖面;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开设“淘宝”网店,扩大检测试剂供应渠道,推广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检测可及性;针对高校等重点场所合理设置安全套自动发售点,提高全社会安全套可及性和使用率;继续落实预防母婴传播和单阳家庭管理,继续规范丙肝、性病诊疗;积极推广精神疾病患者慈善救助项目,与河南省慈善总会联合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用药慈善援助活动,以此为契机,推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工作深入开展,稳步提高严重精神障碍在册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群众提供及时、科学、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开展百场群众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现场培训、网络培训等形式,广泛传播卫生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要求各地积极开发类似“生命安全体验馆”等寓教于乐的培训宣传模式,探索开展群众易于接受、社会认可度高的项目,提升全民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探索慢性病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选择部分县(市、区)开展慢性病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探索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严重精神障碍、儿童口腔卫生、肿瘤早诊早治等慢性病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提升慢性病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下转第二版)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