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鼻子出血如泉涌该怎么办?

2018-02-0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诊治参考 浏览:18520 次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 于圣立

    鼻腔是血管分布非常丰富的地方,外界空气进出鼻腔,势必会冲击较薄的鼻腔黏膜。鼻腔黏膜一旦受到刺激,产生糜烂,就容易造成或轻或重的鼻出血。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外界环境温度和湿度逐渐降低,人体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鼻子里的黏液、灰尘容易混合形成“鼻屎”,引起干涩、发痒等不适感;外界一些污染颗粒也容易被吸到鼻腔里边,对鼻腔黏膜产生不良刺激,所以起床洗脸、触揉鼻子甚至打个喷嚏等轻微活动,都可能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好发部位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
    鼻出血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
    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内动脉血管丰富,密集成网,此处称为“利特尔区”,又称易出血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少年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于易出血区;青年人也以此区出血多见;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的动脉出血为鼻后部出血的较常见部位。

简易处理方法

    在干燥的季节里,较易发生鼻出血,如果出血量不多,可采用下文中比较简易的止血方法。
    一、叮嘱患者放松心情,不要过度紧张。
    二、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持续10~15分钟。
    三、用冷水将毛巾浸湿或用冰块冷敷在患者鼻根、前额或后颈部,反复数次可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四、发生鼻出血时,患者通常会仰起头部,但这样做是不对的。仰起头部,血液会咽入胃内,刺激胃黏膜,造成胃部不适,引发呕吐。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站着或坐着向前弯腰,不要躺下或头后仰。
    遇到这些情况,需要提高警惕:血块堵塞鼻孔导致患者呼吸不畅;患者面色苍白,感到疲乏;鼻内镜术后鼻出血,处理后出血仍旧不止;面部外伤后鼻出血;鼻腔肿瘤患者出现鼻出血;患者服用抗凝药时出现鼻出血,比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如何有效治疗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有时病因复杂,出血部位不仅限于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还可能发生在嗅裂、鼻中隔后部、中下鼻道区域,出血部位较为隐匿并呈间歇性发作,无法及时明确定位。这时就急需迅速找出出血部位,快速、有效地终止出血。
    既往治疗多采用前鼻镜下前、后鼻孔填塞凡士林纱条,气囊或水囊压迫等传统方法。此种方法可能会因鼻腔压力增大使出血暂时减轻或暂停,但易导致反复出血,并且多次填塞易引起耳部、鼻窦等诸多并发症发生。这样不但患者痛苦,盲目性大,而且无法保证达到有效压迫出血点的效果。
    手术可在门诊直接进行,术前内镜下清除鼻腔凝血块后,使用含0.1%肾上腺素和1%丁卡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术中治疗系统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温度,全程温度控制在39~70摄氏度,温度可精确到0.05摄氏度,对组织损伤小,不烧伤黏膜,不破坏纤毛上皮。
    出血点凝固止血后组织轻微水肿,配合鼻内镜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清晰的视野,可有效发现隐匿出血点,明确出血部位,能有目的性地观察止血效果,同时可在检查中全面观察鼻腔变异情况,了解鼻腔、鼻窦、鼻咽部是否有肿瘤,必要时可同期采取手术治疗。这样做,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迅速、全面,可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
    对于老年或出血较多者,要注意有无失血性贫血、休克、心脏损害等情况并及时处理;对失血严重者,需要给予输血、输液、抗休克等治疗,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对于鼻中隔偏曲者,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如何有效预防

    一、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抠鼻的不良习惯。
    三、鼻腔分泌物较多时,可以用温盐水洗鼻,或用盐酸金霉素眼膏涂抹改善。
    四、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按时开窗通风,室内放盆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
    五、自觉鼻腔干燥时使用盐水喷剂,保持鼻腔湿润。
    六、每天保证饮水量,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
    七、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防大便干结。
    八、减少诱因,高血压病患者应按时服用降压药。
    九、积极治疗各类鼻腔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结核、鼻外伤、鼻中隔偏曲、鼻异物或鼻肿瘤等。

    温馨提醒:患者频繁鼻出血,应到正规医院做个系统检查,以排除全身血液系统疾病及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