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脑起搏器”能治愈帕金森?

2018-01-1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动态 浏览:9475 次 

植入“脑起搏器”能治愈帕金森?
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冯淼淼

  穿着住院患者服装、上肢持续微微震颤、走路呈现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王女士(化名),十几秒钟内在数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身子挺直了、胳膊甩开了、步子流畅了,甚至还小跑了几步。她活泼的身姿,跟几秒钟前判若两人。
    这样神奇的一幕,近日出现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病区内。王女士的疾病得以瞬间“康复”,是因为她接受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植入“脑起搏器”。
    什么是“脑起搏器”?
    与我们熟知的心脏起搏器植入可以帮助患者的心脏恢复跳动类似,植入“脑起搏器”是为了让有损伤的大脑神经恢复原有的反射功能。这种神经调控的新技术被称为“深部脑电刺激器植入术(DBS)”。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梁庆华介绍,DBS俗称植入“脑起搏器”,通过手术植入将电刺激器精准传送至脑内靶点核团,调节控制运动的大脑回路。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症状,甚至完全缓解患者的症状,在运动障碍性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也较为明显。
    DBS是把两根小小的微电极植入患者的丘脑下核,并与同步植入患者胸前皮下的微小电池通过线路相连;电池“开机”后,电流从胸入脑,给大脑一个适宜的刺激,可以瞬间改变患者的症状,在开机后数秒到数分钟内就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实现从寸步难行到稳步快走。
    什么样的患者可以植入“脑起搏器”?
    “‘量体裁衣’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要原则。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植入‘脑起搏器’这样的手术治疗,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梁庆华说。
    帕金森病主要有震颤、强直、动作迟缓及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以及嗅觉减退、失眠、便秘及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由于早期存在有害的代偿机制,帕金森病的早期进展较晚期快,所以尽早开始药物对症治疗,可以打断有害代偿,延缓病情发展。但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时效性和运动障碍并发症的出现是必然的。DBS这种手术方式的出现,给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并发症患者带来了新选择。
    但是,选择植入“脑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必须首先通过神经科医生的专业评估,内容包括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排除许多不是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叠加综合征;排除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口服抗凝药等;进行美多芭冲击试验评分时评分≥33%,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评估完病情后,还要通过影像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之间合作,经MRI(磁共振)特殊序列的扫描,了解核团的位置、大小及颅内是否有其他器质性疾病;进行颅内血管立体重建,形成目标核团、颅内血管、脑室、脑沟三维立体关系,并在手术计划系统软件上进行完全可视化的模拟穿刺,避免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然后才可以进入最终的手术环节。
    植入“脑起搏器”真的安全吗?
    事实上,DBS是1987年由法国学者开创的,经过30年临床应用,全球已有超过14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接受了DBS治疗。近10年来,这一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日渐成熟,目前全国“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超过万例,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据梁庆华介绍,从科学或医学发展的角度来看,DBS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的损害比较小。其原理是,在患者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通过植入体内的神经电刺激器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降低其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DBS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的3个主要症状,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这个手术对大脑是没有破坏的,这个治疗也是可逆的。”梁庆华说。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