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喊“心好累”不是矫情!心衰预警和日常护心诀
2025-11-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最近总觉得心好累,干啥都没劲儿”“爬两层楼就喘得不行,是不是老了?”生活中,很多人把“心累”挂在嘴边,以为是工作压力大或休息不够。但你知道吗?这种说不出的疲惫,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它可能在悄悄“罢工”,发展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衰被称为“心脏的癌症”,但它并非不可防、不可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好累”背后的真相,教你识别心衰预警信号,掌握日常护心的实用诀窍。
一、为什么总说“心好累”?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心脏是人体的“动力泵”,每天跳动约10万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为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如果心脏这台“泵”老化或受损,泵血能力下降,全身就会“缺能量”,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我们说的“心好累”,正是心脏功能下降的早期表现。
1. 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衰的“前哨站” 
心衰并非突然发生,它有漫长的“潜伏期”。如果出现以下表现,要警惕心脏在“拉警报”:
活动耐力下降:以前爬5楼不喘,现在爬2楼就气短、胸闷;以前能扛重物,现在提袋米都吃力。这是心脏泵血不足,肌肉和大脑缺氧导致的。
夜间“被迫呼吸”:平躺睡觉时,总觉得胸口压着石头,需要垫高枕头或半坐才能呼吸;半夜突然憋醒,得坐起来喘气几分钟才缓解。这是心脏无法及时泵出血液,血液淤积在肺部,引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下肢“藏不住水”:脚踝、小腿总是肿,按下去有凹陷,袜子口勒出一道印子;严重时肚子胀、尿少。这是心脏泵血无力,血液淤积在下肢和内脏,水分漏到组织间隙导致的。
“累并没劲儿”:明明睡够了,却整天没精神,连说话都想闭眼;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这是全身器官长期缺血缺氧的表现。
2. 心衰不是“老年专利”,年轻人也要小心 
过去认为心衰多见于老年人,但现在越来越多30-50岁的患者被确诊。究其原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富贵病”年轻化,加上长期熬夜、久坐、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心脏负担越来越重。数据显示,我国心衰患者已超1200万,且发病年龄平均提前了10岁。
二、心衰不是突然来的!这些诱因要避开 
心衰的发生,往往是长期心脏损伤的“结果”。以下这些行为或疾病,会一步步“压垮”心脏,必须尽早干预。
1. 基础病不控制:心脏的“慢性毒药”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心衰的三大“推手”:
高血压会让心脏长期“超负荷泵血”,心肌像被拉长的弹簧,逐渐失去弹性;
冠心病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脏“动力泵”的部分零件报废;
糖尿病会损伤心肌细胞和血管,让心脏“润滑不足”“管道生锈”。
2. 不良习惯:给心脏“雪上加霜” 
长期熬夜:打乱生物钟,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心脏得不到休息,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
久坐不动:肌肉萎缩,代谢减慢,心脏“锻炼机会”少,泵血效率下降;
高盐饮食:钠摄入过多,身体潴留水分,加重心脏负担(相当于每天让心脏多扛1-2斤水);
情绪暴躁:长期焦虑、愤怒会升高血压、加速心率,心脏“累上加累”。
3. 一次“大伤”:可能直接诱发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重症心肌炎等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破坏大量心肌细胞,导致心脏功能急剧下降,直接发展为心衰。
三、日常护心有诀窍!从细节守住心脏防线 
心衰虽可怕,但90%的早期心衰通过干预可逆转或延缓进展。关键是抓住“防”和“护”两个字,从生活习惯到疾病管理全面入手。
1. 控基础病:给心脏“减负” 
血压:目标值<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更低),规律服药,每天早晚测血压并记录;
血糖:空腹<7mmol/L,餐后2小时<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1.8mmol/L(冠心病患者需更严格),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
2. 吃对了:心脏最爱“清淡+营养” 
限盐:每天盐<5克(约1啤酒盖),酱油、腌菜、加工肉也要算进去;
补钾:钾能排钠护血管,多吃香蕉、菠菜、红薯;
优质蛋白:鱼、虾、豆制品代替红肉,减轻心脏代谢负担;
膳食纤维:全谷物、燕麦、西蓝花帮助控血脂,保护血管。
3. 动起来:心脏需要“适度锻炼” 
心衰患者并非不能运动,反而要“动对”:
急性发作期:以休息为主,避免任何体力活动;
稳定期:从每天散步1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到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心率不超过“170-年龄”);
推荐运动:快走、游泳、太极拳,避免举重、短跑等剧烈运动。
4. 戒烟酒、睡好觉:给心脏“修复时间” 
戒烟: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每吸一支烟,心脏多跳20次;
限酒:男性每天酒精<25克(约啤酒750ml),女性<15克(约葡萄酒150ml),最好不喝;
睡够7-8小时:失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助眠药,避免熬夜透支心脏。
5. 定期查:早发现早干预 
高危人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或家族有心脏病史者),每年做一次心脏彩超+BNP(脑钠肽,心衰标志物)检查;普通人也建议40岁后定期查心电图、血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结语:“心好累”不是矫情,是心脏在提醒你:它需要被关注了!心衰虽可怕,但它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从今天起,少熬一次夜、少吃一口盐、多走一段路,都是在给心脏“续命”。记住:爱心脏,要从“不喊累”开始,更要从“早行动”做起!
(安阳市人民医院 韩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