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副作用不可逆?医生教你科学应对的3个关键

2025-11-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肿瘤治疗中,放疗作为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能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但不少患者因担心“副作用不可逆”而产生抵触心理。事实上,随着精准放疗技术的发展,副作用已大幅降低,且多数症状通过科学干预可有效缓解,甚至完全恢复。盲目恐惧或忽视应对,反而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掌握“预防为先、对症处理、长期护理”三大关键,就能从容应对放疗副作用,为治疗保驾护航。

一、先厘清:放疗副作用并非“不可逆”,分类型科学看待

放疗副作用的产生,是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时,不可避免地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轻微损伤,其严重程度与放疗部位、剂量、个体体质密切相关,并非所有副作用都会留下永久损伤。

急性副作用:多在放疗开始后1-2周出现,治疗结束后数周内逐渐缓解,几乎均可恢复。常见的有皮肤红肿、黏膜溃疡、乏力、恶心等,如头颈部放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胸部放疗导致的放射性食管炎等,这些症状是正常组织暂时受损的表现,通过对症护理可快速改善。

 慢性副作用:少数患者可能在放疗结束后数月甚至数年内出现,如组织纤维化、神经损伤等,部分症状可能持续存在,但通过早期干预和长期护理,可有效减轻不适,避免病情加重。例如,乳腺癌放疗后可能出现的胸壁皮肤僵硬,通过康复锻炼和保湿护理,可逐步改善皮肤弹性。

误区纠正:很多患者认为“放疗会导致永久性脱发”,其实只有照射野包含头皮时,才可能出现脱发,且多数情况下,治疗结束后3-6个月头发会逐渐再生,只是发质可能暂时改变;又如放射性皮炎,只要避免抓挠、做好保湿和防护,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不会留下疤痕。

 二、关键一:预防为先,从源头减少副作用发生

应对放疗副作用,“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在放疗开始前和治疗期间,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显著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皮肤防护:建立“物理屏障”

放疗区域的皮肤脆弱敏感,需提前做好保护。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选择温和的医用保湿霜,每天涂抹2-3次,保持皮肤滋润;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摩擦或压迫照射部位;外出时做好防晒,佩戴帽子、围巾,避免紫外线直射;禁止抓挠、热敷、冷敷照射区域,防止皮肤破损。

 黏膜护理:做好“清洁保湿”

头颈部、胸部放疗易损伤口腔、咽喉、食管黏膜,需提前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漱口水漱口3-4次,清除口腔细菌,预防感染;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避免口干舌燥;避免食用辛辣、坚硬、过烫的食物,减少对黏膜的刺激,选择粥、面条等温和、易消化的食物。

 全身调理:增强“抵抗力”

放疗会消耗身体大量能量,导致乏力、免疫力下降,需提前补充营养。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为身体修复提供原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新陈代谢;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减少乏力感。

 三、关键二:对症处理,科学缓解不适症状

 若放疗期间出现副作用,无需恐慌,及时告知医生,根据症状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可快速缓解不适,避免病情加重。

 皮肤反应:分级护理,避免感染

 - 轻度反应(皮肤发红、干燥、瘙痒):继续使用医用保湿霜,避免刺激,瘙痒时可轻轻拍打,或在医生指导下涂抹温和的止痒药膏。

- 中度反应(皮肤脱皮、水疱):不要自行挑破水疱,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炎、修复药物,预防感染。

- 重度反应(皮肤破溃、渗液):立即暂停放疗,遵医嘱进行伤口护理,使用抗生素软膏或生长因子类药物,促进伤口愈合。

 消化道反应:调整饮食,对症用药

放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腹部、盆腔放疗。饮食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空腹;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蒸蛋羹等,避免油腻、气味浓烈的食物;若恶心呕吐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吐药物,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骨髓抑制:监测指标,及时干预

部分患者放疗后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易出血。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若指标轻度降低,可通过饮食调理,多吃富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枣等;若指标明显下降,需遵医嘱使用升白细胞、升血小板药物,避免感染和出血风险。

 四、关键三:长期护理,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放疗结束后,身体的修复需要一定时间,长期护理能有效减少慢性副作用的发生,帮助身体逐步恢复正常状态。

 

皮肤长期护理:坚持保湿,避免刺激

放疗结束后,照射区域的皮肤可能仍较敏感,需继续使用医用保湿霜3-6个月,保持皮肤滋润;避免在该区域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药膏,不进行热敷、桑拿等;若出现皮肤僵硬、色素沉着,可通过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逐步改善皮肤状态。

功能康复锻炼:针对性恢复身体机能

根据放疗部位进行康复锻炼,如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后,可进行手臂上举、旋转等动作,预防胸壁僵硬和手臂水肿;头颈部肿瘤患者可进行张口训练、颈部活动,避免肌肉纤维化导致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锻炼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慢性问题

放疗结束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不仅监测肿瘤是否复发,还能及时发现慢性副作用,如肺纤维化、神经损伤等。若出现持续性咳嗽、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影响生活质量。

放疗副作用并非“洪水猛兽”,更不是“不可逆”的。只要树立科学的认知,掌握“预防为先、对症处理、长期护理”三个关键,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全程护理,就能有效应对副作用,顺利完成放疗,最大程度保障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记住,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护理,是战胜肿瘤和副作用的重要力量。

(永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程梓航)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