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牙齿“过劳死”!夜磨族的自救指南
2025-10-2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清晨?闹钟还未响起,你从睡梦中醒来,感觉到的不是神清气爽,反倒是双颊深处传来一阵酸胀,仿佛昨夜与谁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拳击赛。又或者,伴侣不止一次地抱怨,你深夜里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像一台敬业的"小型施工队",吵得人难以入眠。当你走到镜子前仔细端详自己的笑容时,一个更让你不安的发现悄然而至:曾经棱角分明的牙齿切缘变得平坦,牙齿长度缩短了。更糟糕的是,吃冰激凌或喝微凉的柠檬水时,那种突如其来的尖锐刺痛能让你"灵魂一颤"。
如果这些场景让你感到似曾相识,那么欢迎你加入日益壮大的"夜磨族"大军。这并非无伤大雅的坏习惯,而是医学上称为"磨牙症"的口腔疾病。它在你毫不知情时,驱动牙齿进行毫无意义的"午夜加班",最终可能导致牙齿磨损至失效。
所谓夜磨牙,本质上是睡眠中大脑向咀嚼肌错误地发送了"疯狂加班"的指令。脸颊两侧的咬肌和太阳穴附近的颞肌开始不受控制地收缩,驱动下颌骨,让上下排牙齿进行剧烈的非功能性摩擦与紧咬。想象一辆停在车库里的汽车,司机已沉睡,但发动机却在午夜轰鸣,轮胎在原地疯狂空转。这种空转对机器的每个零件都造成巨大损耗。夜磨牙,就是你口腔里正在上演的"引擎空转"。
这个"疯狂加班"的指令从何而来?根据临床观察,夜磨牙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精神心理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是最主要的推手。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背景下,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就像无形的黑手,在夜晚潜入我们的潜意识,扰乱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可以说,夜磨牙是白日压力的"夜间回响"。
不过,除了心理压力,还有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睡眠障碍,特别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呼吸暂停后,大脑努力唤醒身体,这过程中常伴随剧烈的磨牙动作。此外,咬合关系紊乱、某些药物副作用,甚至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酒、吸烟或摄入咖啡因)都可能诱发或加剧夜磨牙。正因为这种隐蔽性和复杂的成因,夜磨牙的破坏力才常被低估。
当这个"疯狂加班工"开始日复一日的破坏时,我们的口腔健康便踏上了毁灭之路。牙齿表面覆盖着"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就像给牙齿穿上了一件"陶瓷盔甲"。然而再坚固的盔甲也经不起持续损耗。夜磨牙产生的咬合力远超正常咀嚼的力量,对牙釉质的磨损是渐进而毁灭性的。
初期牙齿尖端被磨平,进入中期牙釉质被磨穿,暴露的牙本质让冷、热、酸、甜刺激长驱直入,引发敏感症状。到后期,牙齿高度降低,咬合距离缩短,影响咀嚼,甚至改变面部轮廓。最严重时,磨损深及牙髓导致失效危机,最终可能需要根管治疗甚至拔除。与此同时,颞下颌关节也在风暴中备受煎熬。咀嚼肌过度紧张,不仅产生晨起的腮帮酸胀,还将压力传导给关节。张嘴或咀嚼时听到"咔哒"弹响,表明软骨盘已移位。严重情况下出现张口困难,关节正在过载的边缘苦苦支撑。
面对这场破坏力惊人的"午夜内战",科学的干预可以有效阻断毁灭之路。其中最核心的武器,就是专业的夜磨牙牙套。这是由口腔医生精确取模后,为您量身定制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隔离与缓冲。戴上牙套入睡后,它在上下牙齿间形成光滑、坚韧的隔离层,牙齿不再硬碰硬地摧残,破坏性力量被吸收和分散,直接、有效地保护您的牙齿。其次是减少异常刺激。定制牙套为下颌提供稳定、均衡的咬合平面,向大脑传递"安全、放松"的信号,有助于减少异常神经反射触发,引导紧张的咀嚼肌群逐渐放松。
牙套是对症治疗,是"亡羊补牢"。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从根源出发。佩戴牙套的同时,要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若源于心理压力,应进行压力管理——通过瑜伽、冥想、运动或心理咨询来纾解压力;学习肌肉放松技巧——白天提醒自己"嘴唇闭合,牙齿分开",睡前用热毛巾温敷脸颊;调整生活习惯——避免睡前摄入咖啡、浓茶、酒精,营造宁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若与睡眠障碍相关,应就医排查并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若与咬合不齐相关,可咨询正畸医生。
因此,请不要再等待。如果你怀疑自己或家人是"夜磨族"的一员,请立即咨询专业的口腔医生,特别是口腔种植修复科或拥有颞下颌关节诊疗经验的医生。他们会评估你牙齿磨损的程度、肌肉状况及关节功能,为你找到问题根源,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记住,保护牙齿就是投资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灿烂笑容。一个量身定制的夜磨牙牙套,或许就是你在这场健康保卫战中最坚实、最有效的第一道防线。从今夜起,让你的牙齿告别"疯狂加班",安享真正静谧的夜晚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修复科 时舒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