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皮肤变皱?乳房出现这些变化要及时检查

2025-10-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洗澡时发现乳头有不明液体渗出,穿内衣时摸到乳房皮肤发皱粗糙 ——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乳房变化,常常被女性误认为是 “乳腺增生” 或 “皮肤干燥” 而忽视。但临床数据显示,约 20% 的乳腺癌患者早期会出现乳头溢液,15% 会伴随皮肤改变,这些异常正是乳房发出的 “求救信号”。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健康隐患,及时排查,才能抓住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时机。

一、别忽视!这 4 种乳房变化可能是疾病预警

乳房是女性身体的 “敏感器官”,其形态、分泌物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暗藏健康问题。尤其是以下 4 种异常,需重点警惕:

1. 乳头溢液:颜色和性状藏着 “危险等级”

非哺乳期出现乳头溢液,绝非 “正常现象”,不同颜色和性状的溢液,提示的健康风险差异极大:

高危信号:血性(鲜红、暗红或褐色)、血清样溢液是乳腺癌的典型预警之一,约 40% 的血性溢液患者最终确诊为乳腺癌。这类溢液多为单侧单孔流出,可能伴随乳头凹陷或肿块,通常无明显痛感。

中危信号:脓性溢液多与乳腺炎症相关,如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但如果长期不愈,反复感染,也可能增加乳腺组织病变风险;乳白色溢液若排除哺乳或药物影响,需排查垂体瘤等内分泌疾病。

低危信号:清亮透明或淡黄色溢液,多为良性病变(如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内乳头状瘤),但仍需通过检查排除恶性可能,不可掉以轻心。

2. 皮肤变皱:“橘皮样”“酒窝征” 需紧急就医

乳房皮肤出现异常改变,往往是乳腺组织或皮下淋巴管受侵犯的表现:

橘皮样变:乳房皮肤变得粗糙、毛孔粗大,像橘子皮一样,这是乳腺癌侵犯皮下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障碍的典型症状。淋巴液淤积会让皮肤失去弹性,出现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整个乳房。

酒窝征:乳房局部皮肤出现凹陷,类似 “酒窝”,多因肿瘤侵犯乳腺悬韧带( Cooper 韧带)所致。韧带被牵拉缩短,会将皮肤向内牵拉,形成凹陷,这种变化常提示肿瘤已侵犯乳腺深层组织。

湿疹样改变:乳头及乳晕周围皮肤发红、瘙痒、脱屑,反复出现湿疹样破损,可能是乳腺佩吉特病(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的早期表现,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3. 乳头异常:凹陷、偏斜可能是肿瘤 “牵拉”

乳头的位置和形态突然改变,也需警惕病变:

后天性乳头凹陷(原本正常的乳头突然向内回缩),多因肿瘤侵犯乳头下方的导管和组织,导致乳头被牵拉所致;

乳头偏斜、不对称,或伴随乳头周围皮肤增厚、结痂,都可能与乳腺导管内的病变相关,不可简单归咎于 “先天发育问题”。

4. 无痛肿块:硬、固定、生长快的肿块最危险

乳房肿块是乳腺疾病的常见表现,但良恶性肿块有明显区别:

良性肿块多为双侧多发,质地柔软或有韧性,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生长缓慢,且常随月经周期出现胀痛;

恶性肿块多为单侧单发,质地坚硬如软骨,边界模糊不清,与皮肤或胸壁粘连,活动度差,生长速度快,通常无明显痛感,容易被忽视。

二、哪些人出现异常更需警惕?高危人群要 “加倍小心”

并非所有乳房异常都指向乳腺癌,但以下高危人群若出现上述变化,需在 24 小时内就医检查:

有乳腺癌家族史(直系亲属患过乳腺癌);

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如某些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药物);

既往有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结节(BI-RADS 4 级及以上)病史;

未生育、晚育(35 岁后生育)或未哺乳的女性;

长期吸烟、饮酒,或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女性。

这些人群的乳腺组织更易受外界因素刺激发生病变,异常信号的 “恶性概率” 也更高,及时排查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三、出现异常别慌!做好这 3 步科学应对

发现乳房异常后,既不必恐慌焦虑,也不能拖延观望,正确的做法是按步骤科学处理:

1. 先做 “自我初步判断”,记录关键信息

就医前,可通过 “3 个记录” 帮助医生快速诊断:

记录异常表现:如溢液的颜色、量、流出方式(单侧 / 双侧、单孔 / 多孔),皮肤改变的位置、范围,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

记录出现时间:异常症状首次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长,是否有加重或缓解因素;

记录既往病史:是否有乳腺疾病史、手术史,是否服用特殊药物,有无家族癌症史。

2. 必做 3 项检查,精准排查良恶性

临床中通过 “三步走” 检查,可 90% 以上明确乳房异常的病因:

第一步:乳腺超声:作为基础检查,能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结构,判断是否有肿块、导管扩张,以及肿块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适合所有年龄段女性,尤其对年轻女性的乳腺病变识别率更高。

第二步:乳腺钼靶:对乳腺钙化灶敏感性极高,而钙化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40 岁以上女性或有家族史者,建议将超声与钼靶结合检查,能显著提高恶性病变检出率。

第三步:组织活检:若超声或钼靶提示可疑恶性,需通过穿刺或手术取少量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判断良恶性的 “金标准”。此外,乳头溢液患者还需做乳管镜检查,明确导管内病变情况。

3. 良性病变需随访,恶性病变早干预

检查结果明确后,需根据病因针对性处理:

若为良性病变(如乳腺增生、良性结节、导管扩张症),需遵医嘱定期随访(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同时调整生活习惯(如减少高脂饮食、避免长期熬夜),防止病变进展;

若确诊为恶性病变,早期乳腺癌通过手术治疗,结合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方案,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远高于晚期乳腺癌的 10% 生存率。

四、日常防护:做好 2 件事,降低乳房病变风险

预防乳房疾病,关键在于日常的科学养护:

每月自查,抓住 “黄金时间”:月经结束后 7-10 天,乳房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此时自查准确性最高。自查时用指腹顺时针触摸乳房,重点检查乳头周围、外上象限(乳腺癌高发区域),同时观察乳头是否溢液、皮肤是否异常。

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别缺位:20-39 岁女性每年做 1 次乳腺超声;40 岁以上女性每年做 1 次超声 + 钼靶;有家族史的女性提前至 35 岁开始筛查,必要时加做乳腺磁共振检查。

乳房的细微变化,从来都不是 “小事”。乳头溢液、皮肤变皱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异常,可能正是身体发出的 “早期警报”。与其等到症状加重才追悔莫及,不如从现在开始关注乳房健康,定期自查、按时筛查,用科学的方式守护自己的 “生命防线”。

(郑州市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 闫晓倩)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