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不是“忍忍就过”!3个关键认知帮你摆脱疼痛折磨
2025-10-1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疼到夜里睡不着,翻个身都像骨头在裂”“怕止痛药上瘾,再疼也硬扛”“以为疼得越厉害,癌症就越严重”……在肿瘤科病房外,类似的声音时常响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7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癌痛,其中近40%达到中重度疼痛,可超过半数患者选择“默默忍受”。这种“忍痛”误区不仅会摧毁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掩盖病情变化、影响治疗效果。事实上,癌痛是可以被科学控制的,想要摆脱折磨,首先要打破3个关键认知误区。
认知一:癌痛不是“病情信号”,忍痛反而拖垮身体
很多患者把疼痛程度和癌症严重程度直接挂钩,认为“疼得越狠,病就越重”,甚至觉得“不疼了才说明治疗有效”,于是把忍痛当成“对抗癌症的勇气”。但医学研究早已证实,癌痛的强度与肿瘤分期、恶性程度没有绝对关联——有些早期癌症患者因肿瘤压迫神经,可能出现剧烈疼痛;而部分晚期患者若肿瘤未侵犯痛觉敏感组织,反而很少感到疼痛。
更危险的是,长期忍痛会给身体带来“双重伤害”。生理层面,持续疼痛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还会影响食欲和睡眠,让患者陷入“疼痛→吃不下→睡不好→免疫力下降→更难抵抗肿瘤”的恶性循环。心理层面,中重度疼痛会诱发焦虑、抑郁情绪,有患者坦言“疼到想放弃治疗”,这种负面心态会直接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抗癌效果。
临床中,医生评估癌痛的首要目的,就是排除“疼痛背后的隐藏问题”——比如肿瘤破裂、骨转移引发的骨折风险、治疗后组织感染等。如果一味忍痛,可能会错过这些需要紧急处理的病情变化,反而延误治疗。
认知二:止痛药不是“洪水猛兽”,规范使用很少成瘾
“吃止痛药会成瘾,以后戒不掉怎么办?”这是患者拒绝止痛治疗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常见的认知误区。事实上,临床用于癌痛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三类,其中可能涉及“成瘾性”的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在规范使用下,成瘾率不足1%。
医学上的“成瘾”,指的是患者对药物产生“精神依赖”,表现为明知药物有害仍无法控制地追求使用,甚至出现偷药、换药等行为。而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精准调整剂量,让药物始终维持在“能控制疼痛,又不产生过度镇静”的水平。患者感受到的“停药后不适”,大多是“身体依赖”——比如恶心、乏力、轻微烦躁,这是长期用药后身体的正常适应反应,医生会通过逐渐减量来缓解,并非“成瘾”。
相反,拒绝使用止痛药才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曾有一位肺癌骨转移患者,因担心成瘾坚持不用药,疼到无法下床活动,甚至拒绝化疗。后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释吗啡,疼痛很快得到控制,不仅能正常进食睡眠,还顺利完成了6个周期的治疗。临床数据显示,规范使用止痛药物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忍痛患者高3倍以上,治疗完成率也显著提升。
需要提醒的是,止痛药必须“遵医嘱使用”:不能自行加量、减量或停药,也不能和家人朋友共用药物。如果出现头晕、便秘等副作用,及时和医生沟通,大多能通过调整用药方案缓解。
认知三:止痛不是“只靠吃药”,多维度方案更有效
“除了吃止痛药,还有别的办法吗?”答案是肯定的。现代癌痛治疗早已不是“单一用药”,而是“药物+非药物”的多维度综合方案,医生会根据疼痛类型、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止痛计划。
药物治疗是基础,除了阿片类药物,还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适合轻中度疼痛)、辅助用药(如抗抑郁药、抗惊厥药,能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比如对于肿瘤压迫神经引起的“电击样疼痛”,单纯用阿片类药物效果有限,联合抗惊厥药后,疼痛缓解率能提高40%以上。
非药物治疗则能进一步提升止痛效果,常见的包括:
- 物理治疗:如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皮肤神经,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适合骨转移、术后疼痛;
- 心理干预:疼痛感受和情绪密切相关,心理咨询、放松训练能帮助患者减轻焦虑,降低“疼痛敏感度”;
- 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效果不佳的重度疼痛,可采用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方法,直接阻断疼痛传导通路。比如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顽固性腹痛”,通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疼痛缓解率可达80%以上。
此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家人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避免压迫疼痛部位;用温毛巾热敷疼痛部位(注意避开肿瘤部位和皮肤破损处),也能暂时缓解不适。
别让疼痛偷走最后的尊严
“能好好吃饭、安稳睡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是很多癌痛患者的心声。癌痛不是“癌症的必然附属品”,更不是“忍忍就过”的小事——它是一种需要被重视、被治疗的症状。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在经历癌痛,请记住:及时和医生沟通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影响睡眠的程度),是获得有效治疗的第一步;遵医嘱使用药物、配合非药物治疗,就能最大限度控制疼痛。
对抗癌症的路上,我们不仅要追求“延长生命”,更要“提高生活质量”。别让疼痛成为抗癌路上的“绊脚石”,科学止痛,才能让患者更有力量面对治疗,更有尊严地度过每一天。
(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徐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