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随访录:一封封感谢信里的医患情深

2025-10-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5年8月的出院患者随访工作圆满结束,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和家属,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近50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写下了“暖心好评”。从技术到服务,从态度到细节,字里行间都是医患之间温暖的互动与信任。

一张小纸条,一份大安心

风湿免疫科的韩医生,门诊忙到晚上九点已是常态。但再忙,他也没落下两件事:一是为每位门诊患者打印详细的用药说明,二是坚持去病房查房。一位患者家属说:“韩医生讲病情特别耐心,那张口服药说明纸,我们至今还留着。”

而在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医生刘鹏面对罕见病患儿家属,不仅反复推敲治疗方案,还主动查阅资料、安抚情绪,让一度焦虑的家长渐渐舒展眉头。“他就像孩子的‘临时爸爸’,我们放心。”

“硬核”技术背后是耐心

肝胆胰外科的专家黄帅做手术时有个原则:能省则省,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一位患者实名点赞:“黄教授技术好、医德高,这样的医生值得被爱护!”

胸外科的刘主任不仅成功为患者解除病痛,还主动帮忙联系其他科室专家,“他真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骨科二病区的医生李东哲,则用精湛医术+全程耐心答疑,成了患者治疗期间的“定心丸”。

温柔守护“最特别的你”

从怀孕到生产,产科门诊的医生胡玥陽十个月如一日,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用微笑缓解孕妈妈的焦虑。妇科一病区的专家边爱平查房时总是笑眯眯的,面对患者的疑问,从不敷衍;马医生也因细致周到,被患者称为“放心的依靠”。

一位从大西北远道而来的患者,特别写下“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感谢专家郭红军团队在她最无助时给予的温暖。

他们让就医全程有温度

介入科的医生付晓杰从诊断到治疗全程专业用心,护士团队在护理环节无微不至;疼痛科的护士薛营看到患者住在走廊不便,主动协调床位,“像家人一样”;生殖医学中心帮助无数家庭圆了“育儿梦”;甲状腺外科的护士于洋洋在患者害怕抽血时,始终握着手鼓励:“别怕,我在。”

出院后的关爱不“断联”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的彭猛团队不仅治疗认真,还贴心提供康复指导;胃肠外科二病区的专家孙俊锋即便在患者出院后,仍及时回复咨询;小儿血液科的专家王璐与护士长李样用爱心呵护每一位小患儿,成了家长心中的“暖心天使”。

“患者的每句表扬,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医院随访中心负责人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让精湛医术与人文关怀并肩同行,用行动书写“医患同心”的温暖篇章。(本报记者 朱晓娟)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