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呼吸,健康成长:儿童耳鼻咽喉常见问题解答
2025-9-1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的核心关注点。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耳鼻咽喉和外界相通,儿童免疫功能不完善,耳鼻咽喉容易遭遇各种问题,影响呼吸、听力、言语发育及睡眠质量。本文将围绕儿童耳鼻咽喉常见问题展开科普,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一、儿童鼻腔问题
(一)鼻塞的常见原因
儿童鼻塞多由感冒、过敏性鼻炎或鼻腔结构异常引起。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导致通气受阻。过敏性鼻炎则因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引发免疫反应,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揉鼻子、揉眼睛、耸鼻子、出现黑眼圈等症状。此外,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或腺样体肥大也可能压迫鼻腔,造成长期鼻塞,儿童易受好奇心驱使,还要排除儿童鼻腔异物。
图1:鼻腔深部异物(药瓶盖)
图2:腺样体重度肥大
(二)流涕的类型与处理
流涕分为清涕、脓涕和血涕。清涕多见于感冒初期或过敏性鼻炎,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脓涕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可能伴随鼻窦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血涕需警惕鼻腔干燥、鼻腔异物、外伤或鼻息肉,若持续出血应立即就医。
(三)家庭防护建议
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刺激鼻腔。定期清洁儿童床品,减少尘螨滋生。鼻塞时,可用温毛巾敷鼻根部,或使用儿童专用吸鼻器清理分泌物。避免自行使用成人鼻喷剂,以免损伤鼻黏膜,不要长期使用网红鼻炎滴鼻剂,其成分多数为鼻腔减充血剂,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二、儿童耳部问题
(一)中耳炎的识别与预防
中耳炎是儿童耳部常见病,多由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症状包括耳痛、发热、听力下降,合并鼓膜穿孔时伴有耳流脓,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抓耳、哭闹、睡眠不安。预防中耳炎需注意:避免二手烟暴露,减少呼吸道刺激;喂奶时保持头高脚低位,避免卧位饮食,防止乳汁流入耳道;及时治疗鼻炎、鼻窦炎,避免感染扩散。
图3:急性中耳炎
(二)耵聍栓塞的正确处理
耵聍(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的作用,但过量堆积可能形成栓塞,导致耳闷、听力减退。家长切勿自行用棉签或挖耳勺掏耳,以免将耵聍推入深处或损伤耳道。正确做法是:若耵聍较软,可滴入儿童专用橄榄油软化后自然排出;若已形成硬块,需到医院由专业医生取出。
(三)听力保护的日常细节
避免让儿童长时间暴露于高分贝环境(如KTV、建筑工地),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超过60%,每日不超过1小时。定期进行儿童听力筛查,尤其是新生儿期、学龄前期和有耳部疾病史的儿童。若发现孩子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滞后,需及时检查听力。
图4:外伤性鼓膜大穿孔
三、儿童咽喉问题
(一)扁桃体肥大的影响与应对
扁桃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但反复感染可能导致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和吞咽。症状包括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反复咽痛。若扁桃体肥大引起睡眠呼吸暂停(每小时暂停超过5次),或每年发作超过7次,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需注意口腔清洁和饮食调整。
(二)咽炎的分类与防护
咽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咽痛、发热、吞咽困难。慢性咽炎则与长期刺激(如空气污染、过敏)有关,症状包括咽干、异物感、频繁清嗓。防护要点:急性期多喝温水,避免刺激性食物;慢性期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咽喉湿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雾化治疗。
(三)儿童打鼾的潜在危害
儿童打鼾并非“睡得香”,可能是腺样体肥大或扁桃体肥大的表现。长期打鼾会导致睡眠缺氧,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还可能引发“腺样体面容”(上唇短厚、牙齿排列不齐)。若打鼾伴随呼吸暂停、白天嗜睡,需及时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四、儿童耳鼻喉的特殊问题
(一)过敏性鼻炎的长期管理
过敏性鼻炎是儿童耳鼻喉科的“常见客”,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可能伴随眼痒、咳嗽。管理关键在于“避、洗、药、脱”: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对于严重过敏者,可考虑脱敏治疗(免疫疗法)。
(二)耳道异物的紧急处理
儿童可能因好奇将豆类、纸团、小玩具等塞入耳道。若发现异物,切勿自行掏取,以免推入更深或损伤耳道,正确做法是:保持孩子安静,避免哭闹或摇头;若异物为昆虫,可滴入少量橄榄油使其窒息;尽快到医院由医生取出。
图5:耳道异物(橡皮擦)
(三)鼻部异物的识别与取出
鼻部异物多见于3-5岁儿童,常见物品包括豆子、纸巾、纽扣电池、珠子、橡皮泥等。纽扣电池具有腐蚀性,若滞留鼻腔超过2小时,可能引发鼻中隔穿孔,需立即就医。其他异物若位置较浅,可尝试让孩子擤鼻排出;若位置较深或无法取出,需到医院处理。
图6:鼻腔异物(塑料珠子)
五、儿童耳鼻喉健康的日常防护
(一)饮食与营养的调节
均衡饮食对耳鼻咽喉健康至关重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有助于增强黏膜免疫力。避免过多摄入甜食和饮料,以免降低免疫力,诱发感染。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锌、铁等微量元素。
(二)运动与睡眠的平衡
适量运动可增强儿童体质,减少耳鼻咽喉疾病发生。但需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时户外活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咽喉干燥。保证充足睡眠(学龄前儿童每日10-13小时),睡眠时保持侧卧位,可减少打鼾和呼吸暂停。
(三)定期检查与早期干预
建议儿童每年进行一次耳鼻喉专科检查,尤其是有过敏史、反复感染或打鼾的儿童。早期发现腺样体肥大、听力损失等问题,可避免病情加重。对于先天性耳部畸形(如小耳畸形),轻度的耳廓畸形可在新生儿时期进行无创耳廓矫形,严重的畸形需在学龄前评估手术时机,减少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六、家长常见疑问解答
(一)孩子总揉鼻子、眨眼睛,是过敏吗?
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引发的“过敏三联征”(揉鼻、眨眼、耸肩)。若伴随清涕、打喷嚏,需考虑过敏因素,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二)腺样体切除后,免疫力会下降吗?
腺样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但切除后其他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会代偿其功能。研究表明,腺样体切除不会显著影响儿童免疫力,反而可改善睡眠和生长发育。
(三)孩子说话“鼻音重”,需要治疗吗?
鼻音重可能由鼻塞、腺样体肥大或腭裂引起。若排除结构异常,多与鼻塞有关,治疗原发病后鼻音可改善。若持续存在,需到耳鼻喉科评估。
七、总结
儿童耳鼻咽喉健康和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关乎呼吸、听力、言语和睡眠,需家长细心观察和科学防护。遇到鼻塞、流涕、耳痛、打鼾等问题时,勿自行用药或拖延,及时就诊是关键。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检查和早期干预,可帮助孩子远离耳鼻咽喉疾病,享受自由呼吸、健康成长的快乐童年。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 刘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