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不是坏习惯,打骂没用怎么办?

2025-9-1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孩子老是眨眼睛、耸鼻子、清嗓子,说了多少次都改不掉!”“上课时突然发出怪声,老师已经找我谈话好几次了……”如果您也正在为孩子的这些“坏习惯”而苦恼,甚至尝试过批评、制止却毫无效果,那么请停下来想一想:这很可能不是习惯问题,而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抽动障碍。

一、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一种儿童期起病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快速重复的肌肉运动或发声。它不同于坏习惯,孩子并非故意为之,而是无法控制。常见表现包括:

- 运动性抽动:眨眼、耸鼻、撇嘴、摇头、耸肩、踢腿等

- 发声性抽动:清嗓子、咳嗽、尖叫、说脏话(秽语症)等

二、为什么打骂没有用?

1. 不是故意行为:抽动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孩子无法自主控制

2. 压力加重症状:批评、打骂会让孩子更加紧张焦虑,反而使抽动频率增加

3. 伤害自尊心:指责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三、家长应该怎么做?

1. 正确认识,消除误解

理解这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教育失败。就像感冒会咳嗽一样,抽动是一种病症需要治疗和理解。

2. 科学应对,减少关注

过度关注和提醒反而会强化抽动。建议采取“不提醒、不批评、不强调”的原则,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

3. 及时就医,专业干预

建议前往儿童保健科或行为发育科就诊。治疗方法包括:

- 轻症:心理行为治疗(如习惯逆转训练)

- 中重度:药物治疗(如阿立哌唑、可乐定等)

- 共患病:注意是否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等

4. 生活调整,缓解症状

-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 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 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物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释放压力

四、学校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抽动障碍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1. 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特殊情况,避免在课堂上批评或惩罚

2. 同学教育:适当引导同学正确认识抽动表现,减少嘲笑和排斥

3. 创造包容环境:允许孩子在需要时短暂离开教室缓解抽动压力

五、给家长的鼓励话

抽动障碍大多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请记住:

- 不要因为孩子的抽动而否定他的全部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时间表

- 积极的治疗和包容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果您正在为此困扰,请放下焦虑,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我们一起面对。”然后带着孩子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科学的治疗和家庭的支持,能够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群体保健科 贾林斌)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