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前应注重口腔卫生保健
2025-9-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最近,笔者在口腔科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孕妇前来看牙。经检查,她们有的患牙周炎导致牙龈出血,有的患牙髓炎牙痛得无法忍受,有的患冠周炎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颌面部间隙感染。由于担心吃药或治疗对胎儿不好,她们在家中一拖再拖,为了腹中的宝宝宁可饱受痛苦也不愿意接受口腔治疗,致使更严重的后果出现。这给她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对胎儿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如今,大多数女性在怀孕前都注重自身的健康,时常到内科、妇产科、生殖科进行健康体检,以便日后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但她们却忽视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卫生保健。临床研究发现,女性怀孕后,由于孕吐、身体变化和荷尔蒙的影响,口腔护理容易被忽视。同时,孕妇雌激素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会使口内一些原来不健康的牙齿,例如:容易发炎的智齿,未控制的牙周病,较深的牙洞,在孕期症状加重,影响孕妇健康,波及胎儿正常发育。甚至曾经出现过因为冠周炎反复发作,造成孕妇全身感染,最终导致胎儿流产的情况,更严重的是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如果在孕期不注重个人口腔卫生保健,不仅会增加孕妇痛苦,也会影响胎儿发育。临床调查证实:口腔保健意识薄弱或口腔保健知识缺乏的妊娠期妇女牙周病患病率高达60%~70%,重度牙周炎孕妇早产率是健康孕妇的3~7倍,生产低体重儿或围产期死亡率也较正常者高出15%~30%。而且,她们的检查和治疗会受到很大限制,例如,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会影响胎儿和人体的健康,有些药物规定孕妇不能使用,复杂的治疗也会给孕妇带来安全隐患。
那么,孕妇在怀孕期间治疗会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什么孕妇在怀孕前不把这些牙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呢?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生育政策的今天,普及孕妇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当计划要孩子时,首先应到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如果患有牙洞要及时修补,有牙髓炎要及时进行治疗,有无法保留的残根、残冠、位置不正常的智齿且经常出现食物嵌塞或发炎要及时拔除,有牙结石要彻底清洗,有牙周炎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口内有不良修复体要及时拆除,有缺失牙齿最好及时修复。
完成上述治疗后,还需做好日常口腔卫生保健,定期检查口腔。学会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每天保证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采用有效正确的刷牙方法(水平颤动拂刷法),正确做好漱口。注重膳食营养平衡,日常膳食应多样化、精细搭配、三餐合理,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妊娠期应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和奶类的摄入,多吃豆类、虾皮、绿叶菜,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同时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此期最好不用或少用药物,妊娠12周内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妊娠初期要防止风疹之类的病毒感染,不使用镇静、安眠类药物,烟酒将增加胎儿畸形的危险,特别是被动吸烟可使胎儿缺氧,引起胎儿发育畸形,因此要戒烟戒酒。这样在怀孕时就能减少或避免因口腔问题带来的身心痛苦,避免影响宝宝的健康。
孕妇如果能在怀孕前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当然是好事,这不但保证了自身的口腔健康,也为日后生下健康的宝宝打下基础,提升幸福指数。如果怀孕后患了牙病,也不要讳疾忌医,出现片面和错误的认识,一拖再拖,结果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导致悲剧发生。怀孕期间也是可以治疗牙齿的,这首先要权衡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特别是怀孕4 - 6个月是治疗牙病的相对安全期,因为在这个期间孕期状态比较稳定,适合治疗。所以有问题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积极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做好孕前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孕妇幸福指数,保障胎儿的健康安全是当今口腔医生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大多数想要孩子家庭的大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总之,女性在怀孕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发现牙病及时治疗,彻底清洗牙齿,做到每日早晚正确有效刷牙,学会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养成良好的正确漱口习惯,重视孕前口腔卫生保健,禁烟禁酒,尤其是要警惕二手烟的危害。趁早拆除不良修复体,及时修复缺失牙齿,以便在孕期避免牙病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为怀孕后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打下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贺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