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人民医院:共筑生命防线 急诊与ICU的生死接力
2025-9-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李亚辉
9月4日下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濮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平静,急诊科来电,语气急切地通知ICU做好抢救准备,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科室医护人员闻令而动,迅速且有序地行动起来,心电图、监护仪、呼吸机等抢救设备在短时间内一切就绪,严阵以待这位即将到来的危重患者。
这位患者因病情危重、呼吸衰竭,由外院紧急转送而来。初入急诊时,病因尚不明确,情况万分危急。急诊科医生当机立断,迅速给予气管插管,并用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随后将患者转入ICU。此时的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全身皮肤青紫,面色苍白如纸,口唇重度紫绀,全身湿冷,氧合极差,生命体征微弱,仿佛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乳酸极高,高铁血红蛋白极高,表明患者身体处于严重的缺氧和代谢紊乱状态,亚硝酸盐中毒不能排除。
然而,棘手的是患者家属尚未赶到,详细病史无法直接从家属处获取。急诊科作为医院救治的前沿阵地和急救先锋,肩负着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信息的重要使命。只有获取准确的病因,后方ICU的医护人员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治。于是,ICU医生迅速与急诊接诊医生李卓淑联系,详细询问了患者的情况。据了解,患者与其他家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并详细追问了解到他们误食了亚硝酸钠。李卓淑在得到确切线索后,第一时间电话通知ICU团队。ICU医护人员迅速根据诊断结果,当机立断对症应用解毒药物治疗。在精准用药的作用下,奇迹逐渐显现:不多时,患者原本发绀的皮肤逐渐有了血色,血氧饱和度也开始稳步上升。这一变化让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都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挽救患者生命的信心。
在这场生死营救中,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急诊科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初步的紧急处理,为后续的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同时,通过详细准确的病史采集,为ICU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而ICU则凭借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对患者进行了精准的治疗和密切的监护。从患者转入ICU的那一刻起,医护人员便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在患者身旁,密切关注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ICU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意识逐渐转清醒。1天后,患者成功拔管脱离呼吸机,这标志着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了显著恢复;2天后,患者转入全科病房继续接受后续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患者目前已痊愈出院,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亚硝酸盐中毒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它会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进而导致休克,若不及时进行正确治疗,最终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由此可见,详细的病史采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它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正是因为急诊科与ICU的紧密配合、无缝衔接,才使得患者能够在生死边缘被成功拉回。
急诊科与ICU的这场生命接力赛,充分展现了前沿阵地与后方堡垒携手共筑生命线的强大力量。他们用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守护着群众的健康,诠释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