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日常居家护理

2025-9-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膝关节骨关节炎在中医范畴多属于“痹证”“骨痹”,核心病机常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痰瘀阻络相关。日常居家护理需围绕“补肝肾、益气血、避寒湿、通经络”展开,以下是具体保健小贴士,涵盖生活习惯、饮食、运动、中医外治等维度:

一、生活调护:避邪护正,减少关节负担

中医强调“避其毒气”“顺时养生”,膝关节怕“冷、累、伤”,需重点规避诱因:

防风寒湿邪侵袭:

避免膝关节直接暴露在空调、风扇出风口,夏季穿长裤或盖薄毯保护膝部;冬季选择加绒护膝(优选透气材质,避免闷热),外出时注意膝部保暖,防止寒邪凝滞关节、加重疼痛。

雨天、潮湿天气减少外出,若不慎淋雨或沾湿膝部,及时用温水擦拭并热敷,避免湿邪黏滞经络。

控制关节负重:

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如连续逛街、爬楼梯),每次站立不超过30分钟,可定时坐下休息;爬楼梯时一步一个台阶,避免单膝用力蹬踏,下楼时尽量扶扶手,减少膝关节压力。

避免提重物、搬重物(建议单次负重不超过5kg),若需搬运,尽量蹲下屈膝用腿部发力,而非弯腰直接提拉,防止膝关节受力不均。

调整居家环境:

座椅选择带扶手、高度适中(坐下时膝关节呈90°弯曲,脚能平放地面)的款式,方便起身时借助扶手发力,减少膝部负担;避免坐矮凳、沙发(过低易导致起身时膝关节过度屈曲)。

居家穿柔软、防滑的平底鞋(如软底布鞋、专业护膝鞋),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防止关节受力冲击。

二、饮食调理:补肝肾、益气血,忌生冷油腻

中医认为“食养为先”,饮食需兼顾“扶正”(补肝肾、益气血)与“避害”(忌伤脾碍湿、助寒生痰):

宜食:养筋健骨、温通经络之品

肝肾亏虚者(常见腰膝酸软、膝关节无力、遇劳加重):可多吃黑芝麻、核桃、黑豆、枸杞、山药、桑葚等,可煮粥(如枸杞山药粥)、煲汤(如黑豆核桃排骨汤),帮助补肝肾、强筋骨。

气血不足者(常见膝部酸痛、乏力、面色苍白):可适量食用红枣、桂圆、当归、黄芪、瘦肉、鸡肉、鲫鱼等,如当归黄芪乌鸡汤(每周1-2次,湿热体质者慎用),补气血、濡养关节。

寒湿明显者(膝部怕冷、遇寒痛重):可常喝生姜红枣茶(生姜3-5片+红枣5颗,煮10分钟),或在炒菜时加少量花椒、桂枝,温散寒湿。

忌食:伤脾碍湿、助寒生痰之物

忌生冷食物:如冰饮、冰激凌、生鱼片等,防止寒湿内生,加重关节凝滞疼痛。

忌油腻、甜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蛋糕等,此类食物易生痰湿,阻碍经络气血运行,导致关节沉重不适。

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烈酒等,若关节有红肿热痛(湿热痹证),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三、运动保健:“动则通经络,静则养筋骨”,选对方式是关键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需“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磨损”或“完全不动”(长期不动易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推荐以下温和的中医运动方式:

关节活动度训练:防僵硬、通经络

直腿抬高: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抬起一侧腿(膝盖不弯曲),抬高至与床面呈30°-45°,保持3-5秒,缓慢放下,每次10-15组,每日2次。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减少膝关节压力。

屈膝画圈:坐位,双脚平放地面,缓慢屈膝(尽量不超过 90°),然后以脚踝为圆心,顺时针、逆时针各画圈5-10次,动作轻柔缓慢,帮助活动膝关节,改善关节灵活性。

中医导引术:调气血、养筋骨

八段锦(选练 “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动作缓慢柔和,通过腰部、腿部的伸展,调畅气血、强腰健膝,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日1次,注意避免动作幅度过大导致膝部不适。

太极拳(简化24式):以“缓慢、圆活、连贯”为特点,运动时膝关节保持微屈(不超过 135°),避免深蹲、跳跃动作,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同时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禁忌运动:

避免深蹲(如蹲马步、深蹲捡物)、爬陡坡、跳绳、跑步、打羽毛球等剧烈运动,此类运动易加重膝关节软骨磨损,诱发疼痛。

四、中医外治:居家操作简单易行,辅助缓解疼痛

热敷: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粗盐热敷:取粗盐500g(或加少量生姜片、花椒),放入布袋中,微波炉加热2-3分钟(温度以手能耐受为宜,避免烫伤),敷于膝关节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粗盐导热持久,能温散寒湿、缓解肌肉僵硬。

生姜艾叶煮水热敷:取生姜30g、艾叶20g,加水煮15分钟,放至温热后,用毛巾浸湿拧干(不滴水),敷于膝部,可重复加热毛巾,每次20分钟,适用于寒湿型膝关节疼痛。

穴位按摩:疏经通络、止痛护膝

按摩以下穴位,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力度以 “酸胀感为宜”,每日1次:

犊鼻穴:屈膝时,膝盖外侧凹陷处(类似“膝盖眼”外侧),可缓解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内膝眼穴:屈膝时,膝盖内侧凹陷处,与犊鼻穴相对,作用同犊鼻穴,可同时按摩两穴。

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能疏利肝胆、通络止痛,缓解膝关节外侧疼痛。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胫骨前肌上,可补气血、健脾胃,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中药泡洗:温经散寒、消肿止痛(需辨证使用)

若膝关节怕冷、疼痛明显,无红肿热痛,可选用:艾叶20g、桂枝15g、花椒10g、红花 10g、生姜30g,加水2000ml,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放至40℃左右(以脚能耐受为准),泡洗膝关节及小腿,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若膝关节有皮肤破损、红肿热痛(湿热证),或有糖尿病(需防烫伤),禁用泡洗;泡洗后及时擦干膝部,注意保暖。

五、情志调节:“怒伤肝、思伤脾”,情绪稳则气血和

中医认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易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加重关节疼痛。日常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情志:

听舒缓的音乐、练书法、养花种草,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与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因疼痛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睡前泡脚(可加少量艾叶),配合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帮助放松身心,改善睡眠,间接缓解关节不适。

注意事项

若居家护理后,膝关节疼痛加重、肿胀明显、活动受限(如无法下蹲、上下楼困难),或出现发热、关节畸形,需及时就医,排除关节积液、软骨损伤等情况,避免延误治疗;

中医护理需“辨证施护”,如湿热体质(膝部红肿热痛)者,应减少温性食物(如桂圆、羊肉)及热敷,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护理方案;

护膝、热敷等操作时,需防烫伤,尤其是老年人或皮肤感觉不敏感者,需家人协助观察温度。

通过以上中医居家护理,可帮助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养正避邪、通经活络”,缓解疼痛、延缓病情进展,提升日常活动质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推拿科二病区 李琦)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