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温暖

2025-9-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医药卫生网讯(记者李志刚 通讯员张亚娟)近日,在中牟县中医院儿科二区(儿童康复科)上演了一幕暖心场景:妞妞(化名)的妈妈手捧一面鲜红锦旗、一封滚烫感谢信,专程赶来致谢。“术助稚童健,爱暖康复途”十个金字熠熠生辉,感谢信里的每一句话都浸满真情,共同勾勒出一段关于“不放弃”的成长故事。

 

 

 

原来,妞妞是个让人心疼的早产宝宝。当同龄孩子已经能扶着围栏学走路、会用小手指着绘本咿呀表达时,1岁5个月的她却连“抬头”“翻身”这些基础动作都无法完成。

“家长带她跑了好多地方,做了无数次检查,结果都一样,运动、智力发育水平只相当于半岁宝宝。”妞妞妈妈在信里回忆,那段日子,全家被焦虑和无助笼罩,“有时候看着孩子安静躺着,我就忍不住掉眼泪,甚至会想:这条路,我们还能坚持多久?”就在全家快要失去希望时,经人推荐,他们抱着最后一丝期待,来到了中牟县中医院儿童康复科。

接诊妞妞的是儿童康复科医生张永霞。她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蹲在孩子身边,一边轻声细语地与孩子互动,一边仔细观察妞妞的反应,又耐心地和家长沟通每一个细节,从孕期情况到喂养习惯,从过往治疗经历到家长的担忧,她都一一记在心上。

 

“别着急,孩子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我们一起帮她赶上来。”张永霞的话像一颗“定心丸”,稳住了妞妞爸妈慌乱的心。随后,结合专业评估结果,张永霞迅速为妞妞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既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帮助放松紧绷的肢体;也有感官刺激训练,引导她主动与外界互动;还有亲子配合指导,教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辅助孩子康复。从此,妞妞的康复之路有了清晰的方向,也有了专业团队的全程陪伴。

康复训练的日子,是重复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在张永霞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在家长的全力配合下,妞妞的变化一点点发生。康复第三周:妞妞突然尝试着侧过身体!原本频繁的眼球震颤少了,眼睛里渐渐有了光彩——看到喜欢的玩具,她会主动追着看;听到妈妈的声音,会悄悄转头寻找。康复第五周:更令人振奋的变化来了!之前一直紧绷内扣的小手慢慢舒展开,僵硬的双腿也变得柔软。一天,康复师用小铃铛逗她时,妞妞竟“咯咯”笑出了声,还伸手寻求抱抱!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寻求陪伴,妞妞的爸爸妈妈当场红了眼。

康复第七周:惊喜再次升级!妈妈在旁边轻声喊“妞妞”,她清晰地转过头回应;更重要的是,她能自己坐稳好几分钟了——这个在普通孩子身上很简单的动作,妞妞和家人却等了太久太久。

那些曾经“不敢奢望的画面”,在专业与坚持的滋养下,终于一帧帧变成了现实。“看着妞妞一点点进步,我们比谁都开心。”儿童康复科的医务人员说,这份“成长的喜悦”从来不是单向的:孩子每一次努力抬臂、每一次主动回应、每一个治愈的笑容,都在悄悄治愈着医务人员的心,让大家更坚信“康复工作能为家庭带去希望”;而家长的日夜陪伴、无条件信任,更是康复路上的“重要支撑”,是他们认真记录孩子的每一点变化,是他们严格配合训练要求,是他们的理解与包容,让科室有动力不断优化服务。

开头一幕中送来的一面锦旗,是对专业诊疗的肯定;一封感谢信,是对暖心服务的信赖。这份“双倍的心意”,是中牟县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最珍贵的“高光时刻”,更是科室继续前行的动力。一直以来,科室始终坚持“早期发现、科学干预、持之以恒”的理念,用专业的技术、耐心的陪伴,帮助一个又一个“慢飞天使”追赶成长脚步。我们知道,每个发育迟缓的孩子都需要更多关注,每个焦虑的家庭都需要更多支持,而这正是我们坚守的意义。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