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心医院成功完成首例ECMO支持下肺动脉血栓救治术

2025-9-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医药卫生网讯(记者李志刚 通讯员石秀明 董莎莎)8月28日,黄河中心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名58岁女性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介入科及胸痛中心多学科团队的无缝协作下,历经五小时抢救,成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肺动脉造影、血栓抽吸及血管内溶栓术,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已趋于平稳,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治疗。

8月28日上午10点多,120接诊一名生命垂危的58岁女性患者,其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压测不出、意识丧失等症状。急诊团队立即启动抢救预案,争分夺秒地进行持续高质量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竭力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并紧急将其送入重症医学科。

与家属紧急且充分沟通后,重症医学科抢救团队果断决策,为患者建立了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部分替代其心肺功能,为病因诊断和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尽管ECMO为抢救奠定了基础,但患者病情仍极其危重,反复出现心室纤颤,循环极不稳定,病因成谜,死神步步紧逼。胸痛中心迅速协调心内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专家召开紧急会诊。结合患者情况,高度怀疑其心跳骤停由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导致,同时不排除心源性猝死可能。

与家属再次深入沟通并获得理解支持后,团队作出了一个大胆而至关重要的决定:在ECMO、呼吸机和心肺复苏机持续维持生命的情况下,将患者转运至导管室,进行急诊冠状动脉及肺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实施针对性介入治疗。

介入导管室内,一场高难度战斗正式打响。胸痛中心主任杨威主刀,团队紧密配合。首先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跳骤停的可能。随即,探查重点转向肺动脉,造影结果证实了团队的判断:患者肺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正是循环崩溃的“元凶”!

诊断明确后,介入团队即刻行动。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团队临危不乱,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实施肺动脉血栓抽吸术,并进行血管内溶栓治疗。整个过程,需在ECMO和持续按压支持下精准操作,对协作和技术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是黄河中心医院首例肺动脉血栓抽吸术,标志着医院在急危重症心血管介入救治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

经过长达五小时不懈努力,介入治疗成效显著:患者肺动脉血流得到改善,原本极其不稳定的循环系统出现向好迹象,血压逐步回升,血管活性药物需求下降。在场医护人员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患者随后被安全转运至ICU(重症监护室),开展下一阶段的生命支持、器官功能保护和并发症防治工作。

此次成功抢救,是多学科医疗团队精诚合作的典范。从急诊科快速响应与初步复苏,到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的迅速上机;从心内科、胸痛中心的精准研判,到介入团队在高风险下完成里程碑式手术,再到ICU的后续护航,各个环节无缝衔接,缺一不可,充分体现了医院整体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高效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ECMO和持续心肺复苏支持下进行肺动脉介入治疗,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属于较高难度的操作,成功率极低。该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敬佑生命、永不放弃的职业精神,更彰显出黄河中心医院救治危重病例时强大的技术实力、多学科协作能力和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