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然晕倒先别动!急诊科护理常识帮你科学应对
2025-8-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遇到老人突然晕倒的紧急情况。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许多人第一反应是立即上前搀扶或移动老人,但这种做法可能隐藏着巨大风险。
一、为何不能随意搬动晕倒老人?
老人晕倒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是脑卒中(如脑梗、脑出血)、心肌梗死、低血糖、严重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是骨折或内脏损伤等。盲目搬动可能引发以下严重后果:
加重脑损伤:若老人因脑出血晕倒,搬动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加重出血;
诱发二次伤害:若老人存在颈椎或脊柱损伤,随意挪动可能造成瘫痪;
干扰急救判断:移动老人会改变其体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初步评估(如观察瞳孔、脉搏等)。
正确原则:除非现场存在直接危险(如火灾、溺水),否则应让老人保持原有体位,第一时间拨打120并启动急救流程。
二、科学应对四步法
第一步:评估环境与安全
迅速观察周围环境,确保无坠落物、漏电、交通等危险。若老人在浴室、厨房等湿滑或高温环境晕倒,需小心将其转移至干燥、通风处,但避免拖拽或抱起,可多人协作平移至硬板床或担架。
第二步:判断意识与呼吸
轻拍双肩,大声呼喊:“老人家,能听到吗?需要帮助吗?”
观察胸廓起伏:若5-10秒内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
检查脉搏:触摸颈动脉(喉结旁开两指处),若10秒内未触及脉搏,需持续胸外按压。
注意:非专业人员无需进行人工呼吸,持续按压至急救人员到达即可。
第三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老人有意识但无法起身:
协助其平躺,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顺畅;
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若老人佩戴假牙,可轻轻取出;
切勿喂水或药物,避免呛咳或药物过敏风险。
第四步:监测生命体征,安抚情绪
记录晕倒时间、症状(如面色苍白、出汗、抽搐等),向急救人员详细描述;
覆盖薄毯保暖,避免低温加重休克;
持续与老人对话,如:“急救车马上到,您保持呼吸,别害怕。”
三、这些误区需警惕!
掐人中:无科学依据,可能延误急救;
喂糖水/硝酸甘油:若老人是脑出血或低血糖,错误用药会加重病情;
架起双腿:若老人存在骨折或内脏损伤,此举可能引发疼痛或出血;
忽视持续观察:即使老人短暂苏醒,也可能再次昏迷,需持续陪伴至医生接手。
四、预防胜于急救:关爱老人健康
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糖、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避免突然起身:老人久坐或躺卧后,应先坐1分钟再缓慢站立;
随身携带信息卡:写明病史、过敏史、紧急联系人电话,便于急救时快速沟通;
学习急救技能:社区或医院常开设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建议家属参与。
老人晕倒的每一秒都关乎生死。记住“先评估、不搬动、保呼吸等救援”的口诀,用科学方法应对突发状况,才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同时,日常对老人健康的关注与预防,才是避免悲剧发生的关键。
(河南省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高新院区 孙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