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肺胀”看慢阻肺:痰浊阻肺是根源,辨证用药有讲究

2025-8-1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呼吸内科的日常工作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病症。患者常常饱受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折磨,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而在祖国传统医学里,虽没有“慢阻肺”这个说法,但与之对应的“肺胀”概念,早在千年前就有记载。下面,就让我们从中医“肺胀”的视角,来深入了解一下慢阻肺。

一、中医“肺胀”与慢阻肺的千丝万缕

中医所说的“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引起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胸部胀满、憋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咯痰等症状。这和现代医学中慢阻肺的症状极为相似。

从发病原因来看,中医认为肺胀多是由于久病导致肺脏虚弱。像长期的咳嗽、哮喘等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使肺的功能受损,气阴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病情就会加重,且容易反复发作。而在西医的认知里,慢阻肺的发生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会导致肺部出现慢性炎症和损伤,与中医所说的久病肺虚又感受外邪的理念不谋而合。

从疾病的发展机制来讲,肺胀的核心病机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痰浊、水饮、瘀血相互交织,使得肺气不能正常收敛和下降,从而出现肺气胀满的症状。这与慢阻肺患者肺部长期存在的炎症、气道阻塞、肺功能下降等病理变化是一致的。所以说,中医的“肺胀”理论为我们认识和治疗慢阻肺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二、痰浊阻肺—慢阻肺的罪魁祸首

在中医对肺胀的认识中,痰浊阻肺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慢阻肺的根源所在。

痰浊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密切相关。肺主气,负责呼吸和调节水液的输布。如果肺气虚弱,不能正常地宣发和肃降,那么津液就无法顺利地运行,从而聚集成痰。脾主运化水湿,当脾气不足时,水湿代谢就会出现问题,水液停滞就会形成痰。肾主水,肾阳能够蒸化水液。如果肾阳亏虚,水液就不能被正常地气化,也会导致痰浊的产生。

当痰浊在体内生成并阻塞在肺的脉络中时,肺气的正常宣发和肃降就会受到阻碍。患者就会出现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而且,痰浊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致病因素,进一步加重肺、脾、肾三脏的虚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慢阻肺患者身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患者频繁咳嗽,咳出大量黏稠的痰液,这就是痰浊阻肺的典型表现。此外,痰浊还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血液瘀滞,使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

三、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慢阻肺的法宝

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色就是辨证论治,对于慢阻肺这种复杂的疾病更是如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患者属于哪种证型,然后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痰浊壅肺证

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咳嗽频繁,痰液量多,颜色发白,质地黏腻或者像泡沫一样。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感到气喘吁吁,还会伴有胃脘部胀满、食欲不振、身体疲倦等症状。从舌像来看,舌质偏淡,舌苔薄腻或者浊腻;脉象表现为滑象。对于这种证型的患者,治疗的原则主要是化痰降气、健脾益肺。通过调理肺、脾两脏的功能,去除体内的痰浊,恢复肺气的正常宣降。

(二)痰热郁肺证

患者会出现咳嗽气粗、喘息急促、胸部胀满、烦躁不安等症状。痰液的颜色发黄或者发白,但质地黏稠,很难咳出。还可能伴有发热、轻微怕冷、出汗不多、口渴想喝水、小便颜色深、大便干结等症状。舌边和舌尖发红,舌苔黄腻或者黄燥;脉象表现为数象。针对这种证型,治疗的重点是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清除体内的痰热之邪,使肺气能够顺畅地运行。

(三)肺肾气虚证

患者呼吸浅短,难以接续,声音低微,气息虚弱。严重的时候,需要张口抬肩才能呼吸,甚至无法平卧。咳嗽时,痰液像白色的泡沫一样,很难咳出。还会伴有胸闷心慌、怕冷出汗、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者尿后有余沥等症状。舌质淡或者发紫,舌苔白润;脉象表现为沉细无力。对于肺肾气虚证的患者,治疗原则是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增强肺和肾的功能,提高患者的呼吸能力。

四、中医治疗慢阻肺的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慢阻肺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时不仅仅关注肺部的症状,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通过辨证论治,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

此外,中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除了中药内服,还有针灸、推拿、拔罐等外治疗法。这些方法可以相互配合,协同发挥作用,增强治疗效果。而且,中医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更适合长期调理。

五、总结

随着对中医“肺胀”理论和慢阻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望进一步挖掘中医治疗慢阻肺的潜力。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慢阻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总之,从中医“肺胀”的角度来看,痰浊阻肺是慢阻肺的根源,而辨证论治则是治疗的关键。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为慢阻肺的防治贡献更多的力量。

(慈利县中医医院 刘桂英)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