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餐、握手会传染乙肝吗?关于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那些“谣言”

2025-8-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日常工作中,我接触过不少对传染病传播途径存在误解的患者。很多人一听到传染病,就会产生过度的恐慌,对一些正常的社交行为也变得小心翼翼。比如,经常有人问我,和乙肝患者共餐、握手会不会被传染。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些问题,澄清关于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那些“谣言”。

一、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一)呼吸道传播

像流感、肺结核、新冠肺炎等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喷出带有病原体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就可能被感染。这种传播方式速度快、范围广,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学校、医院等,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

(二)消化道传播

甲肝、戊肝、霍乱等传染病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如果污染了食物、水源,健康人食用或饮用后就可能感染。比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水源被污染,人们饮用后就容易引发甲肝、戊肝等疾病。(三)血液传播

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这包括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等。此外,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也有可能传播这些疾病。

(四)性传播

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行为过程中,病原体可以通过黏膜表面进入人体,从而导致感染。不安全性行为,如多个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等,会增加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五)母婴传播

乙肝、艾滋病等疾病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患有这些疾病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原体传给胎儿或婴儿。不过,通过采取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如在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等,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二、共餐、握手会传染乙肝吗?

(一)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乙肝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而唾液中的病毒含量非常低,一般不足以造成感染。

(二)共餐不会传染乙肝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通常不会被传染。虽然理论上,如果双方口腔都有破损,且乙肝患者的血液混入食物中,健康人刚好食用,有可能发生感染,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因为人体的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胃酸可以杀死一部分病毒。

(三)握手不会传染乙肝

握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交行为,和乙肝患者握手不会传染乙肝。因为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完整的皮肤传播,只要皮肤没有破损,就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三、关于传染病传播途径的“谣言”解析

(一)蚊虫叮咬会传播乙肝、艾滋病

这是一个常见的谣言。虽然蚊虫叮咬会传播一些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但乙肝和艾滋病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不能复制,蚊子叮咬患者后,不会将病毒传播给下一个人。

(二)和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马桶会被感染

和艾滋病患者一起用餐、使用同一个马桶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很短。而且,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所以和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马桶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

(三)接触流感患者摸过的物品会被感染

接触流感患者摸过的物品不一定会被感染。虽然流感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一段时间,但感染需要一定的病毒量。而且,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接触少量病毒不一定会发病。

四、如何正确预防传染病

(一)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像乙肝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有效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建议大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疫苗。

(二)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等,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洗手时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至少20秒。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三)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四)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如果必须接触,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

(五)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食物要煮熟煮透。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五、消除对传染病患者的歧视

(一)传染病患者也是受害者

很多传染病患者在患病后,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和误解。他们往往感到孤独、无助,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我们应该认识到,传染病患者也是受害者,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关爱。

(二)正确认识传染病

要消除对传染病患者的歧视,关键是要正确认识传染病。我们应该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不要因为恐惧而对传染病患者产生偏见。

(三)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包容、理解的社会环境。政府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媒体可以发挥正面引导作用,消除公众对传染病患者的误解;学校可以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总结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不能盲目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共餐、握手不会传染乙肝,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避免陷入“谣言”的误区。同时,我们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此外,我们要消除对传染病患者的歧视,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战胜传染病,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新邵县人民医院 朱鑫)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