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护理

2025-8-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冠心病与糖尿病常如影随形,约7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高血糖如同"隐形杀手",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梗风险。本文将详解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日常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策略,帮助患者实现"心糖双安"。

一、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危险联盟"

1. 糖尿病如何伤害心脏

1)血管内皮损伤:长期高血糖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血液高凝状态: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更易聚集,形成血栓风险增加2-4倍。

3)心肌能量代谢异常:葡萄糖利用障碍导致心肌"饥饿",泵血功能下降。

2. 血糖控制对冠心病的影响

1)严格控糖可降低风险: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心梗风险下降15%-20%。

2)低血糖更危险: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时,可能诱发急性心梗或心律失常。

3. 血糖监测的特殊性​

1)关注空腹+餐后血糖:冠心病患者需同时监测空腹血糖(目标4.4-7.0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

2)警惕"隐性高血糖":部分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显著升高,需定期检测HbA1c(目标<7%)。

​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1. 药物治疗"双管齐下"​​

1)降糖药物选择:

优选二甲双胍(可改善血脂谱)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兼具心肾保护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可减少心血管事件)

2)冠心病药物调整:

避免使用罗格列酮(可能增加心衰风险)

β受体阻滞剂需个体化调整(避免掩盖低血糖症状)

2. 饮食管理的"黄金法则"

1)控制总热量:每日主食不超过250g,优先选择燕麦、糙米等低GI食物。

2)优化脂肪摄入:

减少动物油,每日植物油用量<25g

增加深海鱼(每周2-3次),补充ω-3脂肪酸

3)蛋白质选择:优选鱼肉、豆制品,每日蛋白摄入量1-1.2g/kg体重

3. 运动康复的"安全方案"

1)运动处方:

每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

2)注意事项:

避免清晨空腹运动(易诱发低血糖)

运动时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

三、并发症预防与居家护理

1. 低血糖的"预警与应对"

1)识别症状: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感(部分老年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

2)急救措施:立即含服15g葡萄糖片或饮用果汁,15分钟后复测血糖。

2. 心血管事件的"家庭监测"

1)血压管理:目标血压<130/80mmHg(老年人可放宽至<140/90mmHg)。

2)血脂监测:LDL-C目标<1.8mmol/L(超高危患者需<1.4mmol/L)。

3)症状观察:突发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3. 心理健康的"隐形守护"

1)焦虑抑郁筛查:约30%患者合并心理问题,可使用PHQ-9量表自评。

2)减压技巧:每日正念冥想10分钟,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建议

​1.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1)择期手术:术前HbA1c应控制在8%以下,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急诊手术: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目标血糖7.8-10mmol/L。

​2. 旅行中的注意事项​

1)药物准备:随身携带双倍药量,分装在不同行李中。

2)时差调整:每跨越3个时区,胰岛素剂量需相应调整。

五、小结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医患携手打好"组合拳"。记住三个关键:

1)血糖控制要稳(HbA1c7%左右,避免大起大落)

2)药物选择要准(兼顾心血管保护作用)

3)生活方式要优(饮食运动心理全方位干预)

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让冠心病患者与糖尿病"和平共处",享受高质量生活。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方案是长期获益的保障,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估。

(内黄县人民医院 左紫薇)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