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的居家护理:造口袋选择与更换技巧
2025-8-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治疗晚期膀胱癌、严重输尿管损伤等疾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将输尿管直接引至腹部皮肤造口排出尿液,帮助患者重建排尿功能。然而,造口袋的选择与更换是居家护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造口的通畅性、舒适度及生活质量。据统计,约70%的造口并发症(如渗漏、皮炎)与护理不当有关。本文将详细介绍造口袋的选择标准、更换技巧及常见问题处理,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科学护理方法。
一、造口袋的选择:匹配个体需求
1. 造口袋类型
1)一件式造口袋
造口袋与底盘一体设计,一次性使用,操作简单;
适合行动不便或老年患者,但更换频率较高(通常3-5天)。
2)两件式造口袋
底盘与造口袋可分离,更换时只需替换造口袋,底盘可保留1-2周;
适合需要频繁观察造口或长期使用的患者。
2. 底盘开口大小
1)测量造口直径
使用造口测量尺准确测量造口大小(通常术后1个月造口趋于稳定);
开口直径应比造口大1-2mm,避免压迫黏膜导致缺血或渗漏。
2)裁剪技巧
新底盘裁剪后边缘需光滑,避免毛刺刺激皮肤;
若造口形状不规则(如椭圆形),可选择凸面底盘或定制底盘。
3. 材质与功能
1)防漏设计
选择带有双层黏胶或防漏裙边的底盘,减少尿液渗漏风险;
夜间可使用延长管连接造口袋,避免翻身导致渗漏。
2)过滤功能
·部分造口袋内置过滤器,可减少尿液异味,适合社交需求较高的患者。
二、造口袋更换技巧:规范操作防感染
1. 更换前的准备
1)物品准备
·新造口袋、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棉球、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剪刀、垃圾袋。
2)环境准备
选择清洁、通风的场所,避免灰尘污染;
洗手并佩戴一次性手套(减少细菌接触)。
2. 更换步骤
1)取下旧造口袋
轻轻撕下底盘,避免用力拉扯损伤皮肤;
若底盘黏胶残留,可用温水湿润后缓慢取下。
2)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
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棉球轻轻擦拭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
禁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消毒液,以免损伤黏膜。
3)观察造口状态
检查黏膜颜色(正常为粉红色)、有无红肿、分泌物或出血;
若发现异常(如黏膜苍白、渗血),需及时就医。
4)涂抹护肤用品
在皮肤上撒少量造口护肤粉,吸收多余水分;
涂抹皮肤保护膜,形成隔离层,减少尿液刺激。
5)裁剪并粘贴新底盘
根据造口大小裁剪底盘开口,确保边缘光滑;
揭开底盘黏胶纸,从造口上方开始按压粘贴,边贴边用手均匀按压边缘,确保贴合紧密。
6)连接造口袋
将造口袋与底盘连接,轻轻按压确保密封;
检查造口袋是否平整,避免扭曲或折叠。
3. 更换后的注意事项
1)检查贴合情况
用手轻轻按压造口袋边缘,确保无气泡或翘边;
若发现渗漏,需立即更换。
2)记录更换时间
·记录每次更换的日期和时间,帮助判断底盘使用周期(通常3-7天)。
三、常见问题与处理
1. 造口袋渗漏
1)原因
·底盘裁剪过大、粘贴不紧密或造口尺寸变化。
2)处理方法
重新测量造口尺寸,调整底盘裁剪;
使用防漏膏填补底盘边缘缝隙。
2. 皮肤刺激或皮炎
1)原因
·尿液长时间接触皮肤、清洁不当或过敏反应。
2)处理方法
增加更换频率(如从5天缩短至3天);
使用低敏黏胶底盘或造口护肤粉。
3. 造口袋异味
1)原因
·尿液滞留或过滤功能失效。
2)处理方法
定期排空造口袋,避免尿液过多;
选择内置过滤器的造口袋。
四、居家护理小贴士
1)固定更换时间
·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如晨起或睡前)检查造口袋,形成规律习惯。
2)携带备用物品
·外出时随身携带造口袋、清洁用品和剪刀,以备紧急更换。
3)心理调适
·无需刻意隐瞒造口,可向信任的家人或朋友说明情况,减少心理负担。
五、小结
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的居家护理中,造口袋的选择与更换是关键环节。通过科学选择造口袋类型、规范更换操作及及时处理并发症,患者完全可以实现造口长期稳定,回归正常生活。记住:正确的护理不仅能减少感染风险,更能提升生活质量!
(滑县人民医院 康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