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上火!牙周炎的早期预警信号
2025-8-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最近刷牙总出血,肯定是上火了!”这样的想法你是否也经历过?牙龈出血是生活中常见的口腔问题,许多人习惯将其归咎于“上火”或“刷牙太用力”,却忽略了背后可能隐藏的健康隐患。事实上,牙龈出血很可能是牙周炎的早期信号,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下面我们就来揭开牙龈出血的真相,教你识别牙周炎的早期预警信号,守护口腔健康。
一、牙龈出血:不只是“上火”那么简单
在日常生活中,牙龈出血的场景并不少见:刷牙时牙刷上沾着血丝,啃苹果时果肉上留下血印,甚至轻轻吸吮牙齿也会渗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最近吃辣太多,上火了”,或是“牙刷太硬,刷伤了牙龈”。但事实上,牙龈出血的根源往往与“上火”无关,而是口腔疾病的警报。
1. 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1)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刺激
口腔中的细菌会形成一层黏糊糊的“膜”——牙菌斑,若不及时清洁,牙菌斑会钙化成坚硬的牙结石。牙结石像“小石头”一样附着在牙龈边缘,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和出血。
2)牙周炎的早期表现
当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堆积,会引发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若此时仍未治疗,炎症会向深层牙周组织扩散,发展为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3)其他因素
刷牙方式错误(如用力横刷)、使用硬毛牙刷、佩戴不合适的假牙或牙套、女性经期激素变化等,也可能导致牙龈暂时性出血。但若排除这些因素后仍频繁出血,需警惕牙周疾病。
2. “上火”为何被误解?
中医所说的“上火”通常指身体内热过盛,可能表现为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但牙龈出血的直接原因并非“上火”,而是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若将出血简单归因于“上火”,可能延误治疗,让牙周问题愈发严重。
二、牙周炎:沉默的“牙齿杀手”
牙周炎被称为“沉默的牙齿杀手”,因为它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疼痛,容易被忽视。据统计,我国成人牙周炎的患病率超过80%,但主动就诊率不足20%。许多患者直到牙齿松动、脱落才就医,此时牙周组织已遭受不可逆损伤。
1. 牙周炎的早期预警信号
1)牙龈出血
刷牙、使用牙线或咀嚼硬物时牙龈出血,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若牙龈在无刺激情况下自发出血,需高度警惕。
2)牙龈红肿或退缩
健康牙龈呈粉红色,边缘菲薄贴合牙齿。若牙龈颜色变深红或紫红,边缘肿胀甚至退缩(牙齿看起来变长),提示牙龈已发炎。
3)持续性口臭
牙周炎患者的牙龈沟内堆积大量细菌和食物残渣,细菌分解产生硫化物,引发顽固性口臭,且漱口或刷牙难以缓解。
4)牙齿松动或移位
当牙周炎破坏牙槽骨,牙齿失去支撑,会出现松动、咀嚼无力,严重时牙齿自行移位(如门牙缝隙变大)。
5)牙龈溢脓
炎症加重时,牙龈边缘可能出现脓包或瘘管,轻轻按压会有脓液渗出。
2. 牙周炎的危害远超牙齿
牙周炎不仅会导致牙齿脱落,还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牙周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高。这是因为口腔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引发慢性炎症反应。
三、科学护牙:从预防到治疗
面对牙周炎的威胁,我们该如何保护牙龈和牙齿?答案在于日常预防和早期干预。
1. 日常护理:清洁是关键
1)正确刷牙
推荐“巴氏刷牙法”: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龈方向,以小幅水平颤动的方式清洁牙龈沟和牙齿表面,每次刷牙至少2分钟,早晚各一次。
2)使用牙线或冲牙器
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需通过牙线或冲牙器清除。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
3)定期洗牙
牙结石无法通过刷牙去除,需通过专业洗牙(洁治术)清除。建议每年洗牙1-2次,吸烟者或牙周炎患者可增加频率。
2. 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
·减少高糖、高黏性食物摄入,避免细菌滋生。
·戒烟限酒:吸烟会降低牙龈免疫力,加重牙周炎;酒精可能刺激牙龈。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维生素C能促进牙龈胶原蛋白合成,增强抗炎能力。
3. 及时就医:别等牙齿松动才行动
若出现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应尽早到口腔科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如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清除深层牙结石)、牙周手术等。早期治疗通常能控制炎症,避免牙齿脱落。
小结
牙龈出血不是“上火”的小问题,而是牙周炎的早期警报。从今天开始,重视每一次刷牙时的出血信号,用科学的护牙方法守护牙龈健康。记住:健康的牙龈是牙齿稳固的基础,只有从日常细节做起,才能让笑容更自信,生活更美好!
(滑县中医院 张红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