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家庭如何做好药物与心理照护

2025-7-1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精神疾病的治疗如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医院的治疗只是其中的关键一程,而患者出院后的家庭照护,则是决定这场“马拉松”能否顺利抵达终点的重要因素。临床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精神疾病复发与不规范用药或不良家庭氛围相关。作为与患者朝夕相处的家人,掌握科学的药物照护和心理支持方法,能为患者的康复筑起坚实的防线。

一、科学药物管理:守住康复的“生命线”

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稳定期的核心手段,家庭用药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情的走向。许多家属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擅自减药,或因患者症状缓解而放松警惕,这些行为都可能埋下复发的隐患。

(一)建立精准的用药档案

出院时,需向医生询问详细的用药清单,包括药物名称、规格、剂量、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并整理成易于查阅的表格。例如,某患者服用利培酮片,规格1mg/片,每日两次,早1片、晚2片,需标注“餐后服用,可能出现嗜睡”。同时,用手机拍摄药品包装,避免购药时因名称相似而误买。

建议准备一个专用药盒,按早、中、晚分格摆放每日药量。对于记忆力较差的患者,可设置手机闹钟提醒服药,家属需在旁监督确认,防止漏服、误服。每次服药后,在记录本上标注日期、时间及剂量,若出现呕吐等情况,需及时记录并咨询医生是否补服。

(二)警惕药物副作用的“信号”

精神科药物可能伴随一定副作用,家属需了解常见反应及应对方法。出现口干时,可备无糖润喉糖缓解,避免大量饮水影响睡眠。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肌肉僵硬等异常反应,需立即测量血压、心率,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长,并联系主治医生。切勿擅自停药或换药,某些药物突然停用可能引发戒断反应,加重病情。如帕罗西汀需逐渐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头晕、焦虑加剧。

(三)药品储存与补充的细节管理

药物需按说明书要求储存,如舍曲林需避光保存,胰岛素类需冷藏。内服与外用药物需分开存放,儿童和宠物接触不到的地方。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过期药物需妥善处理,不可随意丢弃。当药品剩余量不足一周时,需及时凭处方到医院或指定药店购买。节假日期间提前储备,避免因购药不便导致断药。若患者拒绝服药,切勿强行灌药,可耐心沟通,了解拒绝的原因,必要时联系医生通过视频问诊进行疏导。

二、温馨心理护理:筑起内心的“避风港”

家庭环境的心理支持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负面情绪的积累、过度保护或忽视,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科学的心理照护应兼顾情感支持与功能重建。

(一)营造“适度关注”的家庭氛围

许多家属在患者出院后陷入两种极端:要么过度紧张,事无巨细包办一切,导致患者丧失自理能力;要么因担心“被人议论”而限制患者外出,加剧其孤独感。

健康的家庭互动应是“既关注又放手”。每天安排固定的交流时间,倾听患者的感受,例如晚餐后询问“今天有没有什么想聊的事?”。交流时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如“你今天主动打扫了房间,进步很大”,避免否定性评价。允许患者参与家庭决策,如“周末去哪里买菜,你有什么想法?”,增强其自我价值感。

同时,尊重患者的个人空间,当对方表示想独处时,可告知“如果你想聊天,我就在客厅”,避免过度追问“你在想什么”。鼓励患者保持一定的社交活动,如与信任的亲友小聚、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但需根据其状态调整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二)识别情绪波动的“预警信号”

精神疾病复发前往往有情绪变化的“预警期”,家属需警惕以下信号:睡眠规律改变、情绪突然暴躁或低落、社交退缩、出现奇怪的想法(如怀疑被监视)等。

当发现异常信号时,可通过温和的方式沟通:“最近看你睡得不太好,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我们一起聊聊,或者找医生看看?”避免指责性语言。若情绪波动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自伤、伤人念头,需立即联系医院复诊。

(三)帮助患者重建社会功能

出院后的康复不仅是病情稳定,更要逐步恢复社会角色。家属可协助患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从简单的生活自理开始,再逐步增加难度,如参与社区活动、尝试兼职工作。

过程中需设定合理目标,避免急于求成。例如,某患者出院后不敢出门,可先从每天在阳台待1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到在小区散步,再尝试乘坐公共交通。每完成一个小目标,给予具体的肯定:“今天你独自去了超市,真的很棒,这说明你越来越有能力处理这些事了。”

三、家属自我调节:护好自己的“加油站”

长期照护患者可能给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疲惫等情绪,这反而会影响照护质量。因此,家属需学会自我关怀,每周安排固定的休息时间,可请其他家人代为照护,进行散步、听音乐等放松活动。

加入患者家属互助小组,与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经验,分享感受,能有效缓解孤独感。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释放压力。记住,只有照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陪伴患者走过康复之路。

四、结论

精神科患者的延续护理是一项需要耐心与智慧的长期工作。科学的药物管理为病情稳定保驾护航,温暖的心理支持助力心灵重建,而家属的自我关怀则是这场持久战的能量源泉。当家庭成为充满理解、支持与规律的港湾,患者便能在其中逐步找回力量,重新融入生活的正轨。

[湖南省桃江县精神病医院(桃江县脑科医院) 李姣]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