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灯 照亮生命之路
——记信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二)主任蒋胜昌
2025-7-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石烨 祁阳阳 王梦佳 吴琼
为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日前,信阳市人民医院开展医德医风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展示医务人员立足岗位践行大医精诚的动人风采,激励全院职工将“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融入日常诊疗工作,以仁爱之心践行职业操守。
有人说,医生是与时间赛跑的人,也是最能守护生命温度的人。信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二)主任蒋胜昌始终坚信:医术是根,医德是魂。每当穿上白大褂,他接过的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医德,是刻进骨子里的仁爱之心
对生命的敬畏与悲悯,融入与患者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里。曾经,一位晚期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蒋胜昌每次查房时,患者总强撑着说:“我没事!”蒋胜昌意识到,比起单纯的治疗,患者更需要的是倾听与理解。于是他每次多留5分钟,听患者聊家人和过往的故事,为其制定姑息治疗方案,联系公益组织减轻经济负担。临终前,患者攥着他的手说:“蒋主任,谢谢您让我最后这段日子活得有尊严。”那一刻,蒋胜昌更加明白,真正的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医“心”。
医风,是扛在肩头的责任担当
普外科手术台上,每一刀都关乎生死。曾有位直肠癌患者,合并严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手术风险极高。家属辗转多家医院被拒后,怀揣最后希望来到信阳市人民医院。
蒋胜昌团队没有犹豫,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最终凭借娴熟的腹腔镜技术顺利完成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于术后第8天出院。出院前,患者握着蒋胜昌的手哽咽道:“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样的案例让蒋胜昌深知:医风不是口号,是明知困难也绝不推诿的责任担当,更是顶着千钧重担也要护患者周全的勇往直前。蒋胜昌团队坚持“能微创不开放”的原则,只为让患者少痛苦、早康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
廉洁,是永不褪色的职业底色
廉洁是职业精神最纯净的底色,是融入血脉的品格。曾有位患者家属术后悄悄塞来红包,蒋胜昌委婉拒绝并告知家属:“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如果真想表达感谢,就配合做好术后康复治疗,早日出院。”在科室里,蒋胜昌带领团队始终践行“无红包科室”承诺,设立患者满意度二维码,主动公开费用清单。因为他们深知,廉洁不是约束,而是对职业尊严的捍卫——唯有干干净净行医,才能坦坦荡荡面对患者的目光。
精进,是永不止步的自我修行
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医德医风的升华,离不开技术的精进。为让肝癌患者获得更精准的治疗,蒋胜昌团队率先开展“荧光染色+术中超声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术”,利用分子影像技术精准定位肿瘤边界;同时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不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蒋胜昌深知:只有成为更优秀的医者,才能不辜负患者的性命相托。
医路漫漫,初心如炬
二十七年的医路长途中,蒋胜昌用一个个具体的瞬间,把“医者”二字映得滚烫。查房时的每一声问候,手术台上的每一个精准动作,拒绝红包时的坚定神情,这些早已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串联成照亮前路的星火,这份对职业的敬畏、对生命的赤诚,正在悄然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