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水平“救心术” 落到基层百姓家

——温县人民医院 3万元心脏搭桥术,切实解决看病贵

2025-7-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郑雅文 任怀江

6月27日上午,在温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精度较量的生命抢救战打响了——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张伟峰团队的倾力指导下,该院心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超声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的又一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正在紧张实施。

家住招贤乡的牛大叔,55岁,饱受冠心病折磨长达十余年。活动后胸闷、胸痛反复发作,严重限制了他的生活。6月10日晚,他因突发胸闷剧烈加重,伴大汗、四肢无力,紧急送入该院心内重症监护室,被诊断为凶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造影结果触目惊心: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左前降支中段狭窄80%,左回旋支近段100%堵塞——心脏最重要的三根血管均严重病变,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心脏搭桥手术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有效途径。

面对迫在眉睫的手术,牛大叔和家人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高昂的手术费用和未知的风险曾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巨大障碍。事实上,早在4年前,牛大叔因脑梗住院时就曾被高度怀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对手术的恐惧,他选择了保守治疗,病情也因此持续恶化。

“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该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纪明高度重视。他和一线专家们深知,要救助牛大叔这样的危重患者,不仅要突破技术瓶颈,更要切实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医院主动担当,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了病情的危急性和手术的必要性,并郑重承诺:依托强大的医联体合作平台,邀请省级顶尖专家团队前来指导,确保手术安全;同时,充分发挥县域医院优势,降低手术费用。

县医院可以心脏搭桥?听到医院领导掷地有声的承诺,牛大叔和他的家属如同给吃下了“定心丸”。

 

经充分评估和多学科会诊,该院决定再次携手张伟峰团队,为牛大叔实施高难度的“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搭桥术”是心脏外科领域的尖端技术。它无需使用体外循环机,医生需在患者持续跳动的心脏上,对犹如头发丝细的血管进行血管吻合,对主刀医生的技术、麻醉管理以及整个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要求都达到了极致。其优势在于能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患者康复。

手术当天,无影灯下的专家们屏息凝神,手握柳叶刀在牛大叔跳动的心脏上精准操作,经过三个小时的手术,终于为牛大叔成功完成了血管桥的搭建。

术后,牛大叔在重症医学科团队的精心监护下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7月2日顺利转入心胸外科普通病房,并于7月7日康复出院。

“一个月内连续成功完成两例,标志着‘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这项前沿技术,已经在该院落地生根,逐渐走向成熟!”心胸外科主任宋继东充满信心地表示。更让患者和家属倍感温暖的是费用的显著降低。牛大叔此次手术总费用约3万元,仅为转诊至上级医院费用的一半,实实在在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真没想到,不跑大城市,花小钱,在咱县医院就把这么大的心脏手术做成了!太厉害了!”7月7日,牛大叔在该院心胸外科病房康复出院时,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杨纪明说:“这是继今年5月末开创全县首例后,短短一个多月内,这项高难度技术在医院再次成功实施,从首例探索到第二例的巩固拓展,标志着医院在复杂心血管疾病救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今后,医院将依托‘院中院-心血管病医院’建设这一平台,以‘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为突破口,持续推动心血管诊疗能力提升,真正将国家级水平的‘救心’技术带到了百姓‘家门口’,让县域居民享受到优质、高效、可负担的复杂心脏手术服务。”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