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后如何恢复肺功能?呼吸训练很重要!
2025-7-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对于许多肺癌患者而言,手术切除肿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手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也会对肺部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肺功能下降。因此,肺癌手术后的肺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而呼吸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一、肺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肺癌手术,尤其是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会直接减少肺部的有效通气面积。原本负责气体交换的肺组织被切除,使得剩余肺组织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负荷。同时,手术过程中对胸壁、膈肌等呼吸相关肌肉的牵拉和损伤,会影响这些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呼吸运动受限。此外,术后疼痛会使患者不敢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进一步加重了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些并发症又会进一步损害肺功能。
二、呼吸训练对肺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呼吸训练是肺癌手术后促进肺功能恢复的关键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呼吸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呼吸训练还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身体的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整体康复。
三、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
1.深呼吸训练
深呼吸是最基础且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放松全身肌肉。用鼻子缓慢吸气,使腹部像气球一样逐渐鼓起,感觉气体充满整个腹部,然后屏气2-3秒。接着,用嘴巴慢慢呼气,腹部逐渐收缩,将气体全部呼出。每次训练可进行10-15分钟,每天3-4次。深呼吸训练能够增加肺部的通气量,促进肺泡的扩张和气体交换。
2.缩唇呼吸训练
缩唇呼吸可以帮助患者控制呼气速度,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从而改善气体交换。具体方法是:患者用鼻子吸气,然后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尽量延长,使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达到1:2或1:3。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进行多次。缩唇呼吸适用于各种程度的肺功能受损患者,尤其适合术后早期肺功能较弱的患者。
3.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强调膈肌的运动,能更有效地利用肺部的下部,增加通气量。患者仰卧位或半卧位,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吸气时,腹部的手应明显抬起,而胸部的手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的手逐渐下降。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3-4次。随着训练的进行,患者可逐渐增加腹式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4.呼吸操
呼吸操是将呼吸训练与肢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训练方法。例如,患者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先进行深呼吸,然后缓慢抬起双臂,同时吸气,当双臂举过头顶时,屏气2-3秒,接着缓慢放下双臂,同时呼气。每个动作重复8-10次,每天进行2-3组。呼吸操不仅可以锻炼呼吸肌,还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
四、呼吸训练的注意事项
1.循序渐进
呼吸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时间。术后早期,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应从简单的深呼吸和缩唇呼吸开始,随着体力的恢复,再逐渐增加腹式呼吸和呼吸操的训练。
2.正确姿势
在进行呼吸训练时,患者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如坐位时挺胸抬头,背部挺直;站立位时双脚平稳着地,身体重心均匀分布。正确的姿势有助于呼吸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提高训练效果。
3.避免过度疲劳
呼吸训练过程中,患者要注意自身感受,避免过度疲劳。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告知医护人员。
4.配合有效咳嗽
呼吸训练应与有效咳嗽相结合。有效咳嗽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在进行深呼吸后,屏气3-5秒,然后用力收缩腹部肌肉,将气体快速咳出。每次咳嗽2-3次,每天进行多次。
五、其他促进肺功能恢复的措施
除了呼吸训练外,肺癌手术后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肺功能恢复:
1.早期活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如从床边站立、缓慢行走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肺功能的改善。
3.戒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后戒烟可以减少对肺部的进一步损害,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六、结语
肺癌手术后的肺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呼吸训练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坚持进行科学合理的呼吸训练,并配合其他康复措施,以促进肺功能的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健康生活。同时,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常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