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暑湿易伤脾,中医教你巧妙应对脾胃湿热

2025-7-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中医内科的日常诊疗中,每到夏季,总会有不少患者因脾胃不适前来就诊。夏季天气炎热,暑湿秽浊之气易患脾胃,加之很多人又喜吃冷饮、吹空调来解暑,感邪更易混杂,却不知这样的贪凉行为加重脾胃功能损伤,导致脾胃湿热。脾胃湿热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脾胃湿热的,又有哪些巧妙的应对方法呢?

一、认识脾胃湿热

(一)脾胃湿热的概念

中医理论里,脾胃湿热指湿热蕴结脾胃,阻碍脾胃运化。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食物,脾胃正常,消化吸收才顺畅。夏季暑湿秽浊之气易侵犯脾胃,若加之过度贪凉,像多吃生冷食物、久待低温空调房,所感之邪更加会侵害脾胃,使其运化功能失常。

(二)脾胃湿热的症状

脾胃湿热的症状表现多样。在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口苦、口臭、、小便短黄、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在身体其他方面,患者还可能感到身体困重、乏力、头身困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或滑数等。

二、夏季贪凉为何易引发脾胃湿热

(一)生冷食物的影响

夏季人们喜食冷饮、冰镇水果等生冷食物,会刺激脾胃、损伤脾阳,致运化减弱、湿邪内生。加之夏季人体阳气旺,湿郁化热成湿热,如食冰淇淋后腹胀、腹泻,便是脾胃受损表现。

(二)空调环境的危害

长时间待低温空调房是脾胃湿热重要诱因。空调冷风致毛孔收缩、汗液排出不畅,湿气积聚;室内外温差大影响脾胃功能;空调环境封闭,空气不流通易滋生细菌病毒,增加感染风险,加重脾胃负担。

三、中医对脾胃湿热的辩证方法

(一)望诊

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面色等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脾胃湿热。脾胃湿热的患者,舌苔通常表现为黄腻,舌质偏红。黄苔表示有热象,腻苔则提示湿邪较重。面色可能会显得发黄、发暗,缺乏光泽。

(二)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脾胃湿热的患者,口气可能会比较重,有明显的口臭。这是因为脾胃运化失常,食物在胃肠内发酵产生异味。

(三)问诊

问诊是了解患者病情的关键环节。医生会询问患者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既往病史等情况。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贪凉的习惯,是否经常食用生冷食物;睡眠质量如何,是否多梦、易醒;大便是否黏腻、便秘或腹泻;是否有过脾胃方面的疾病等。

(四)切诊

切诊主要是指脉诊。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感受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情。脾胃湿热的患者,脉象通常表现为濡数或滑数。濡脉表示湿邪,数脉表示热象,滑脉则提示体内有痰湿之象。

四、中医应对脾胃湿热的方法

(一)中药调理

1.清热化湿方剂

中医有许多清热化湿的方剂可以用于治疗脾胃湿热。例如,连朴饮是常用的方剂之一,由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香豉、焦山栀、芦根等药物组成。黄连清热燥湿,厚朴行气燥湿,石菖蒲芳香化湿,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

2.个体化用药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对中药方剂进行加减。例如,对于伴有口苦、口干明显的患者,可适当加入黄芩、龙胆草等清热泻火的药物;对于腹痛泄泻,泻下急迫,烦热口渴的患者,可加入黄芩、黄连、葛根等清热利湿的药物。

(二)饮食调理

1.避免贪凉

既然夏季贪凉是引发脾胃湿热的重要原因,那么首先要避免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尽量少吃冰淇淋、冷饮、冰镇水果等,尤其是在饭后或空腹时。可以选择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南瓜粥等,这些食物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2.宜吃清热化湿食物

一些食物具有清热化湿的功效,可以适当多吃。例如,冬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作用;苦瓜能清热泻火、解毒明目;薏仁可以健脾渗湿、清热排脓;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将这些食物搭配在一起煮汤或煮粥食用,既能清热化湿,又能补充营养。

(三)运动调理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体质,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夏季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不会让身体过于劳累,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四)艾灸调理

艾灸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于脾胃湿热的患者,可以选择艾灸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位。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脾俞和胃俞分别是脾和胃的背俞穴,艾灸这两个穴位可以调节脾胃的功能。每次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以皮肤微微发红、温热舒适为宜。

五、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脾胃的恢复非常重要。夏季昼长夜短,应尽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有助于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

(二)调节情绪

情绪对脾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脾胃的气机,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因此,患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三)定期复诊

脾胃湿热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和身体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可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病情反复。

六、总结

夏季暑湿贪凉易伤脾胃,引发脾胃湿热,带来腹胀、口苦、大便不畅等诸多不适。中医对此有深入辩证,可通过中药、饮食、运动、艾灸等调理。患者治疗时需规律作息、调节情绪、定期复诊,积极配合以改善脾胃湿热,护夏季健康。

(四川省简阳市涌泉镇卫生院 龙强)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