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短别忽视!冠心病日常预防与急救知识解析
2025-7-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偶尔的胸闷气短,很多人会当作过度劳累后的正常反应。但实际上,这可能是冠心病发出的危险信号。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冠心病正是其中的“头号杀手”。了解并掌握冠心病的预防与急救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发病机制、常见症状、日常预防、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常见症状
1.冠心病是如何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为心脏输送富含氧气和营养的血液。但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遗传因素影响,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在冠状动脉内膜下沉积,形成脂质斑块。随着时间推移,斑块增大变硬,让血管壁狭窄、僵硬,阻碍血液流动。一旦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就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2.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冠心病最常见症状是胸闷、胸痛,多表现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位置在胸骨后,还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或平躺时加重;也可能伴有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还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咽喉部紧缩感等,易被误诊忽视。因此,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二、冠心病的日常预防措施
1.健康饮食:从“吃”开始护心
饮食是预防冠心病的基础。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食物,选择瘦肉、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豆类等优质蛋白。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降低胆固醇。限制盐摄入,每日不超5克,少吃腌制食品。减少含糖饮料和甜食,避免血糖升高。饮酒方面,男性每天酒精不超25克,女性不超15克,最好戒酒,因为过度饮酒会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2.规律运动:给心脏注入活力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跑步、跳绳。运动要循序渐进,做好热身和拉伸。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哑铃锻炼,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率。冠心病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防止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3.戒烟限酒:远离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是冠心病重要诱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还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6倍,戒烟刻不容缓。饮酒方面,虽然少量饮酒可能有益,但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为了心脏健康,应尽量少喝或不喝。
4.控制基础疾病:管理好血压、血脂和血糖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压患者要遵医嘱服药,定期测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高血脂患者需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如他汀类),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范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定期体检,根据指标调整治疗方案。5.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激素失衡,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冠心病发病概率。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亲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缓解压力;也可尝试冥想、瑜伽等放松身心,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三、冠心病的急救措施
1.心绞痛发作时的处理
心绞痛发作,患者应立刻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保持冷静。迅速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一般1-3分钟症状可缓解。若5分钟后未缓解,可再含服1片,15分钟内最多含服3片。若含服3片后症状依旧,需立即拨打120,等待期间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解开领口、腰带,保证呼吸通畅。
2.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
当患者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胸痛、胸闷,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高度怀疑心肌梗死。首先让患者绝对卧床,保持安静,避免搬动,减少心脏负担;立即拨打120,准确告知症状和位置。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需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照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操作,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四、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冠心病的关键。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应缩短体检间隔,增加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血管病变,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五、结论
冠心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只要我们重视胸闷气短等身体发出的信号,将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融入日常生活中,并且掌握正确及时的急救方法,就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心脏健康,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市郫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罗玲]